542 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是,是。”
    管家的后背全是冷汗。
    他觉得自己大约是眼花了,看到刘举人在月下露出了獠牙。
    ……
    商城隔壁,安徽六安州霍山县,大别山区。
    金寨村。
    村子里所有的男丁聚集在打谷场,气氛压抑。
    一只橘猫在郑春寿的脚跟绕来绕去,毫无眼力见的撒欢。
    喵~
    人类的悲欢与我橘猫何干?
    小橘从武昌就跟着郑春寿一路辗转,白莲兵败后,少数残部被迫在这大别山隐居,和金寨村融为一体。
    男耕女织,平静朴素。
    大别山是人类的避难所,更是小橘的乐园。
    离开武昌时,小橘体重 6斤,如今微涨 20斤。大别山未必养人,但挺养猫~
    ……
    “春寿,你说吧。”
    “官差信不得,反了吧。”
    上百名男丁齐刷刷盯着郑春寿,他是本村对接官府的保长。
    “春寿,这可是大事。”
    郑春寿起身,一脚拨开小橘。
    拱手道:
    “诸位叔伯大爷,我郑春寿也想过安生日子,不想闹白莲。但如今,六安州官差频繁进入大别山,咱这也不是安身之地了。你们自己算算,今年官差下村里几拨?”
    “衙役 2拨,绿营兵 1拨。”
    “对,一开始他们征粮还挺客气,现在要的越来越多,胃口越来越大,哼。”
    ……
    郑春寿的眼睛,杀意陡现。
    环视众人:
    “退无可退,忍无再忍。”
    “官兵的贪心无止境,剩下的粮我们不交了,吃饱了和他们干。”
    一群人纷纷响应。
    “对,不交了。”
    “干死他们。”
    春寿拱手:
    “五叔,你去清点一下全村的存粮。”
    “哎。”
    “四哥,你带人把咱们的兵器起出来。找几个后生去铁匠铺帮忙,打造兵器。”
    粗壮的铁匠父子起身:
    “寿娃子,打什么兵器?”
    “ 150个矛头,长刀 20把。”
    铁匠一愣:
    “铁料不够。”
    “融,农具、铁锅都融了,再不行还有村口的这口钟。”
    ……
    “你们 4个娃去村口放哨。要是有陌生人靠近,立马回报。”
    “去 30个汉子,进山砍竹子。”
    “把村里的鸡鸭鹅、多余牲口宰了,拿盐腌了晒干。”
    “所有的架子车整修一遍,还能用的都集中到这打谷场。”
    郑春寿一连串发号施令。
    打谷场的人群日渐稀疏,各司其职忙碌去了。
    ……
    “寿娃子,你真的想好了吗?”
    “爷,没法子。粮食都交出去也是个死。我瞧出来了,六安官差就没想让咱们活。”
    “哎~”
    2日前,
    六安官差再次入山,还跟着扛火枪的庐州新军一部。
    他们凶神恶劣宣布大别山不是“法外之地”,山中流民也需交粮。
    否则,
    大军入山,鸡犬不留。
    金寨村男丁 120口,老弱妇孺 200多口,被摊了 50石粮。
    ……
    金寨村多数姓郑。
    家族祖坟就修在打谷场附近的小山坡上。
    郑春寿望着一个个隆起的小土包,双膝下跪,祈求保佑。
    磕头起身时,
    却望见小橘端坐在正中间的坟头上,猫爪缩起,慈眉善目,微闭眼睛,沐浴着阳光。
    猫这种动物总是贱兮兮的~
    他懒得搭理,起身拍打膝盖灰尘,捡起一根树枝在地面写写画画,琢磨着怎么动手以及动手之后该撤到哪儿。
    ……
    造反,
    从来都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再烂的官兵也不是流民可以轻视的。
    武器、战阵、配合、后勤~流民一样都不如官兵。
    农民起义坐江山是个伪命题。
    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支真正的纯粹的农民起义军能够坐稳天下。
    朱元璋虽然本人是农民,但他的根基是地主阶级和豪强武装。
    郑春寿不懂这些大道理,但他亲眼见证了湖北十几万白莲义军是如何土崩瓦解的。
    每每想起,心有余悸。
    ……
    “春寿,喝点茶水,给你搁这了。”
    “哎。”
    粗瓷碗里加了点山里采的野茶叶,冒着热气。
    郑春寿苦苦思索着第一桶金该怎么挖。
    突然,耳边传来悉悉索索~
    扭头望去。
    只见小橘正欢快地喝那碗茶水,眼睛幸福的眯成了一条线。
    郑春寿一把夺过粗瓷碗,没好气的指着远处的水塘。
    “去。”
    “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