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罢,他再度行礼“请大都督责罚,砍了俺的脑袋给他们偿命就是!” 此言一出,那些披麻戴孝扶棺的老弱妇孺,又开始嚎哭。 陈然皱眉“说清楚事情再哭,否则以咆哮公堂论处。” 事情说清楚,改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若真是段平的错,自然也是要负责的。 带到哭泣声收起,陈然干脆询问“黄册还有鱼鳞册在哪?” 所谓黄册,其实就是大明的户口本。 是朝廷用来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信息。 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这东西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征收赋税。 因为表面用黄纸封皮,所以称之为黄册。 至于鱼鳞册,则是土地登记本。 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得名。 黄册跟鱼鳞册加起来,就是大明征收赋税的根基。 毕竟找人征税得有证据,不能随口就是‘伱家掏二两银子交税。’ 陈然的问话,无人回应。 军汉们自然不懂,而懂行的衙门中人,却是无人愿意为大都督解惑,那是砸了他们自己的饭碗。 “大都督。”刘有福上前“不如唤东厂的人来?” 陈然摆摆手起身往后堂走去“都等着。” 后堂无人,他开启时空锚回到现代世界。 出了自己的新家,打上车直奔图书馆而去。 明史区的相关书籍不少,其中自然也有介绍黄册跟鱼鳞册的。 提到这两本册子,就不得不提胥吏。 大明这儿的官,是流水官,做上几年地方官就会调任他处,拍拍屁股走人。 可胥吏不同,他们数十年乃至百余年都是薪火相传,子孙相继的做胥吏。 渐渐的,重要的黄册跟鱼鳞册,就被胥吏们完全掌控。 之所以要掌控,那是因为有利可图。 勾结大户士绅,帮他们逃避税赋,将税赋重压放在平民百姓们的头上。 上下其手,左右逢源好处多多,甚至能要挟县令,与县令做交易等等。 毕竟没了黄册跟鱼鳞册,县令就完不成征收赋税的任务。 而大明的地方官考核,征收赋税就是重中之重。 大明破产的百姓众多,大都是为这些胥吏们所害。 一旦交出了黄册跟鱼鳞册,就意味着胥吏们家传的好处收入没了,当然不肯交了。 宁肯被人砍了,也要保住家传的收入来源。 合上资料书,陈然若有所思“东厂的业务范围得扩大了,这些苍蝇也不能放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