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零二章 工匠-《锦衣为王》


    第(2/3)页

    李瞎子又道:“城墙这里还只是个开端,我看,太保会去今上预修的陵寝去看看。”

    “是极,那里才好作文章。而且,是会叫皇上动容的大文章。”

    跟随来的,都是锦衣卫里的人**,别人还在懵懵懂懂,不大明白张佳木此行为什么转变这么大的时候,这些人已经猜的七七八八,并且引申开来。

    不过,张佳木并没有如他们所说的那样,立刻就去查看陵工。而是沉吟了一小会儿,便真的很认真的看起城防工程来。

    当时的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任何雄城要隘,当然都是不能和京城的防御相比较。以张佳木的眼光来看,眼前这座城池,虽在技术上可能已经并不如何领先了,比如当时欧洲的城堡建法,就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掩护人体和火力输出。

    而且,以亚洲的经验来说,在铸城上,日本人正在追赶,并且在一百多年后,超过了中国的铸城术。尽管日本人铸的都是范围不大的小城,但从技术上来说,却是完全超过了中国。

    壬辰倭乱时,明军将日军赶至海边,但日本人修成的一个个的城堡防御却是把明军弄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坡道似用巨石搭城的城墙,坚固无比,吸收炮弹枪子的斜度刚刚好,使得明军的火炮发挥的威力有限,大量的火枪孔道和箭道使得日军的火力输出也是到了极限。

    围城良久,结果久攻不下,然后日军一个反击,明军由是大溃。

    当然,和猪一样有指挥也有关,当时的指挥官,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杨镐杨经略大人。

    眼前这座城墙,高且厚,城砖严丝合缝,城墙上敌楼森严,层次也很分明,再有藏兵洞于其中,城碟处有无数小孔,显然是箭道和火枪孔道。

    不论如何,以现在的情形,把城池修城这样,已经是很难得了。

    张佳木看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才笑道:“城池修的不坏,只是,匠人少而军人多,又都极苦,我看,工部拨的料也克扣的不少,所以用人虽多,但工期一展再展……工部的人,实在是全部都该死。”

    他没有固定向谁说,不过自然是几个心腹上来答话。

    年锡之道:“不如上奏皇上,多拨工料,早日完工也好。”

    陈怀忠摇一摇头,笑道:“皇上现在连修奉天殿的钱粮也没有,哪有精力搞这个大工?现在这样,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明朝的财政制度就是只能以混乱来形容,好在,有一条做的还不错,国家用度有常,地方用度有常,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是量入为出,有多少财力,就做多少事。当然,有些事没有财力也得做,比如修陵,边镇的防御等等。

    实在没可奈何时,就会克扣亲藩的年俸,当然,百官的俸禄也是要一扣再扣,品级越高,扣的越狠,那些公爵侯爵,拿到的工资也是有限的很了。

    倒是县官这一级的,或是更低一点的,多半能拿到实数,因为他们的工资原本也低到不能再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