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奉天大学-《徐徐诱之》
第(2/3)页
奉九松了口气,忽然反应过来,今天居然被他咬了两次,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禁瞪着宁铮气道,“居然敢咬我?!不行,我现在就要咬回来!”
宁铮听了一呆,惊喜之余生怕自己听错了,赶忙小心翼翼地求证,“咬回来?”
“嗯现在马上立刻麻溜的!”
奉九以为他怕了,更是不依不饶。宁铮差点没激动死,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赶紧巴巴地把脸往上凑,一边一脸不情不愿地说,“你随意,我绝不反抗。”
奉九看他这副怂样,有点得意,“知道错了就好,态度还是端庄的,值得表扬。”
说完左右端详了一番,想想也还是咬他耳朵好了,这夫妻俩都长了肉嘟嘟的厚耳垂,宁铮的看上去也好咬得很。
宁铮屏息静气,只听得奉九清浅的呼吸在耳边一响,接着左耳垂微微一痛,奉九已张开嘴巴咬了上来。
奉九到底是心慈,想着他天天跟同僚开会,如果耳垂上凭空出现深深的牙印,任谁也会浮想联翩,势必会让宁铮成为笑柄,所以只浅浅咬了一会儿就打算作罢。
只是他的耳垂口感极好,像极了冬日里吃的爽滑弹牙的松皮冻,所以奉九一个没忍住又探出舌尖舔了一舔。
奉九的一切男女之事都师从宁铮,她这个举动其实也是宁铮经常对她做的。
恰在此时,只听得从刚刚就一直僵直着身子、沉静得不像他的宁铮粗喘一声,从喉咙深处溢出了属于男性的低吟,奉九不知怎的一听脸就红了。
宁铮忍无可忍地翻身压到奉九身上,劈头盖脸狂热地吻了下来。奉九还不知道她捅了怎样的马蜂窝,不明所以地奋力抵抗,只不过被情欲冲昏了头脑的男人力气奇大无比,奉九终究只有招架的份儿……而等宁铮彻底平静下来,已经是两盏茶之后的事情了。
奉九读大学大方向定的是文学,参照当今其他大学的入学考试标准,七门科目每科一百分,包括公民、国文、数学、英文、理化、生物和中外史地。
奉九一盘算,其中公民也就是哲学,加上一些时事,国文、英文和中外历史地理,她现在去考都能考个接近满分的分数,比较差的是包含了高等代数、几何和三角的数学,理化里面,化学她也很有把握,物理比较困难,而生物她也有信心很快就能上手。
奉九是个从不打无把握仗的人,她把喘气方匀的宁铮推下去,发现天色尚早,立刻要了车直奔母校同泽中学旁边开的书店,她记得这里有些优秀毕业生的私人笔记代卖,她进去后找了自己的几科弱项的笔记,统统买下来,又一点不耽误地回了宁府,一头扎进书房就不出来了。
等宁铮又去了军部协调完第三军和第七军在河北的营地换防问题,夜已深了回到家,秋声才悄悄上来告诉他,说小姐已闷在书房里整整一晚上了,除了出来两次,每次在起居室的地板上跳了会儿绳,就一直头不抬眼不睁地在学习。
宁铮听了倒也没多意外,以他对自己太太的了解,她的确有种做什么事情都全力以赴的架势,比如当初卯起劲儿来跟自己退婚……
宁铮推开书房门,奉九正伏案奋笔疾书,旁边散落着大叠的演算纸。
宁铮走过去一看,唇边浮起一个笑,精神也为之一振,清清嗓子,刚想来个现场指导,就见一直忙着解一道二阶导数题的奉九百忙之中抬起一根纤白的手指头冲他摇了摇,随即放下,“我现在还不用人辅导,想自己先练习再说。等我需要人帮忙了,要是你有时间,再辅导我行么?”
说完了这些话,她正好把解题步骤写完,抬头看了宁铮一眼。
宁铮挑挑眉,不知可否,“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满分七百,录取分数线大概在475左右,我就算多点,500;我的公民、国文、英语、中外史地,再加上生物和化学,大概能拿到450分……”
宁铮有点吃惊:“能这么高?”
奉九一点头:“数学我就算能拿60分,因为我高等代数和三角函数比较好,平面几何也凑合,就立体几何不行,这部分得分会极低;物理大概能得30分,其他放弃,所以,最终我的得分大约是,540分。”
“这个分数,考文科大概能拿第一了。”
奉九浅浅一笑:“只是估算而已,我能通过就阿弥陀佛了。”
宁铮早就发现了奉九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从不会将话说满。
太太勤于学习,让他非常欣慰,不过宁铮很快就后悔了:从奉九嫁过来他就开始慢慢发现,直到现在绝望地证实,这是一个学习狂。
她是真的喜欢与书本打交道,极有耐心又有恒心,再加上天赋,所以,她总能从学习中获得许多满足,而这种成就感又驱使着她去更加努力地学习,浸淫其中,获得更多的满足……于是,宁铮不得不经常与书本争宠。
可是对于奉九来说,有他的陪伴虽也挺有趣,因为宁铮是个风趣又有见识的人,跟他交谈,能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见识,但与和书本相伴得到的乐趣而言,好象还差了一些。
过了几天,宁铮从军部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奉天大学因为今年增加了五十个女生名额和两个独立学院,批卷任务会加重,所以入学考试也会随之提前在五月二十六日开考,连考两天。
时间更紧了。
要说宁铮也是够狡猾的,其实他让奉九考大学还有一个考量,那就是现阶段的中国大学里,女生实在太少了;至于奉天大学,更是没有招收女生的先例,所以今年校董事会一致决定要增加女生入学名额,宁铮也算是让自己太太带了个头。
宁家少帅夫人的名头,当然有极大的号召力。
一个和尚大学,并不利于管理,也缺乏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发小儿徐庸筹办的大学也已开学,挺敢起名,就叫“徐庸大学”,可见他有多自恋。
为着这个校名,很多原本想捐款的富绅都望而却步了。
不过徐庸不在乎,他的确是个办实事的,在大学建设上投入了去世的父亲留给他的几乎全部家当,足足有三百五十万银元,无论是教学楼、体育馆还是宿舍楼、食堂,都是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暗红色的楼房,一眼看过去颇有哈佛大学校舍的风采,很是雅致有书卷气。
老帅也很感慨,毕竟跟他爹有过过命的交情,也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伤感,于是又给他投了五十万。
奉九曾去参观过一次,很惊讶,也挺有感触。
本来奉九对徐庸没什么好感,但听说他为了办大学,主动卸任了一年前老帅才任命的宁军航空司令一职。
为了实现自己“教育兴国”的理念,能放下名利场上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办大学的事业当中去——徐庸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不想盈利,而是让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们接受免费教育,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寒门学子,包括食宿学费全免,一年还固定给做几身样式新颖、质量上乘的衣裳,这就更让人敬佩不已了。
转头说回奉天大学,老帅自己虽是个半文盲,但对于科技能提高生产力,他还是有这个认识的。
所以六年前他开始设立奉天大学筹备处,由现奉天省省长王岷源一力主持,筹备处设立不久,竟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后来老帅又在锦州设立“东北交通学校”,日本人干脆气急败坏了——他们认为中国人培养铁路交通人才,就是为了要彻底脱离日本人对中国铁路的掌控。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曾向当时的奉天省公署提出“劝告”说:“你们不必办大学,你们要造就理工人才,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专;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们会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
老帅听了王岷源报告日本阻挠东北自办大学的卑劣行为,很是气恼地说:“小鬼子就是怕我们中国人自强,那就更得非办不可,而且我们也能把大学办好,宁可裁掉五万军队,也要把东北的教育事业搞起来,我就不信那个劲儿!”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也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把年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投入到教育当中去。每到孔子诞辰日,老帅如果在奉天,就会穿上长袍马褂,一所所学校地跑,给老师们行礼,说:“我是个大老粗,所以教育孩子们的重任,就拜托各位先生了。”所以,当时东北人的受教育程度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应该让子女上学受教育的理念因此深入人心,并延续至今。
后来,高水平的奉天大学甫一开学,就以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在校生人数、最大的理工科实习工厂、最先进的教学楼、宿舍和试验设备及最高的全职教授月薪而蜚声全国。
比如当时奉天大学教授的月薪是三百六十元,相比之下南开大学二百四十元,燕大、清华三百元;而且只要教授们放假时回乡探亲,来回车马费全按火车头等厢和豪华酒店住宿标准报销。
学术环境优越,再加上薪资丰厚,所以当时关内许多名人学者联袂出关是可想而知的,理工学院有冯祖恂、刘仙洲、梁思成、林徽因、庄长恭等各位先生,皆为全国知名之士。
老帅虽是完全的出资人,但从不干涉大学的运作,他对着第一任校长王岷源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校训大加赞赏,当然也是在王校长解释完听懂后才表示赞赏的。
学校的日常管理、章程制定完全由选举出来的教授委员会管理,充分体现了“教授治校”的大学精神。
学校运作五年以来,声望日隆,所以这次一旦设立文法学院,立刻有章士钊、罗文干、邱昌渭、吴柳隅等诸多名教授前来应聘。
在家用功的奉九听说了有这么多大儒前来授课,精神为之一振,变得愈发用功了。
不过,虽然补习高中功课很是勤勉,但其它提高艺术修为的实践也没因此而扔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