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此之外,便是跟传媒公司进行合作,签署协议,根据播放量、使用程度进行商业分成。 路星泽还是非常尊重版权意识的,这一点肯定是要下功夫的。 但那是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如果在音乐版权上需要花费极大的成本,那路星泽不介意花钱找学校音乐社的学长学姐们,把他们签到公司下面,批量化给公司生产伴奏。 没错,某音上许多音乐甚至连歌都算不上,只是一个片段的节选,甚至说就是一个旋律伴奏。 这些伴奏非常抓耳,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人上头,尤其是那种擦边美女的,随着伴奏一块扭腰甩胯,让屏幕前的大老爷们看得是心思荡漾。 当然,有刺激的,自然也要有伤感的,比如那种一开口就能让人感到悲伤的“拼命的活着”,虽然是刻意营造,那耐不住人家的确有用啊! 所以,路星泽想了想,还是决定两手抓。 找传媒公司合作是一条出路,自己签音乐人批量生产伴奏也是一个出路。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网络海选嘛,让那些对自己音乐感到自信的音乐人把伴奏发过来,再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商业化合作,可以是买断也可以是分成。 甚至还能是由用户投票进行选择。 方法路星泽是提出来了,下面的人自然是立马就要付诸行动。 没过几天,一群伴奏就摆在了路星泽的桌上。 路星泽听了几个,便不再听了。 原因很简单,他对音乐属实是一窍不通,在大方向上把控可以,但音乐品鉴这件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所以,路星泽直接把这件事甩了下去,让下面的人自己来决定。 老实说,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企业人数越来越多,公司架构自然是越发臃肿,这时候如果老板再死抓着不放,公司想转过弯来根本没那么容易,许多决策可能就卡在天上,始终无法落地,最终白白贻误机会。 万哒的电商、滕迅的微视,明明都是投资颇巨的超级大项目,但每一个都成功坠了机,归根结底,不是他们的负责人不行,而是公司架构不行,让那些有能力的人空有想法,却无法实现。 虽然就目前来讲,草莓文化的人员还不是太多,才六十几个人,路星泽一个人也能勉强管得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