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私塾的收费一个孩子一年的学费是六两银子,包括生活费,回家吃饭的就交三两银子。 这些银子包含了文房四宝。 这个价格一报出来,村民们几乎都打了退堂鼓。 不是他们不想让孩子上学,而是拿不出这六两银子。 其实,胡招娣收六两银子已经是很便宜的了,县城的私塾一年就要八两,甚至更多。 等人聚集得多一些后,胡招娣道:“大家可以先让孩子来上学,学费的事情很好解决。 过两天我就要建房子了,还有房子周围的地也要开垦出来。 到时候大家可以去小松林帮忙建房子或者开荒,我会给大家算工钱,学费就可以从工钱中扣除。 还有,之前帮忙建私塾的邻居,此次报名减免二两银子,这二两银子也就相当于你们来建私塾的工钱。 乡亲们,孩子读书识字是为了将来让他们奔个更好的前程。 读书不一定非得考功名,出去找活做,能识文断字会算账,以后找的活是不是轻松多了? 而且工钱也比干体力活的人高。 乡亲们,我就想问你们一句,你们想继续穷下去?还是想改变现在穷苦的生活?” 村民们纷纷回应。 “当然想改变,都穷怕了,可如今别说拿银子供孩子上学,能把肚子填饱我都谢天谢地。” “是啊!就靠田地里那点庄稼,咱们一年也赚不到六两银子,唉!我不是不想让孩子上学,而是这学实在上不起啊!” “招娣啊!要不你给我二两银子的工钱吧?这学我家也实在上不起啊!” “六两银子,我这辈子还没有一次性见过那么多呢,家里就只有几个铜板,唉!上学还是别想了。” “......” 胡招娣直接搬来一把椅子,站到椅子上大声说道:“乡亲们,都静一静,听我说!” 村民们此时越聚越多,但听到胡招娣让他们静一静,立马全都安静下来。 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全都看向站在椅子上的胡招娣。 老秀才满脸紧张,此时他都觉得这私塾开的有点太草率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