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陆姓府尹,对长安的情况肯定是最清楚的,若说现在谁能把长安治理好,他倒是不二之选。 不过这长安里头的中低级武职,原来之人也都被撤掉了,换成了唐军中人,倒也能够让一众唐军将领安心许多。 虽说这里仿若有大唐国运的加成,但李璟并不把这里作为定都之地。 洛阳,相比起来更加有优势。 至于下面的几千步卒,无非也是拉拢分化之,能打的可以分散融进大军中,以作辅兵之用。不能打的,先留在长安里,和留下的一批唐军一同戍守长安,也足以震慑后路之敌。 事情都已经妥当,自然就是下逐客令,毕竟是新依附过来的,不能做到自然而然的亲切。 虽然大唐在百姓心目中的比重肯定是所占不多了,但李璟能打着大唐的旗号重新入主这里,他的意义是比较与战略意义带来的效果是更丰厚的。 殊不知,底下的这批士卒,在看到好些中低级军官被卸职后,终日都是人心惶惶,不知道对他们的处置最后到底是如何。 “还能有甚想法,跟着殿下,还不是遇城既克!就是那王彦章来了,也只能吃一火炮,灰头土脸的束手就擒!” 若是能立于家乡土地上,谁又想到他乡做戍守之兵。 “下官替长安士卒,拜谢殿下!” 如此一来,他们对李璟的认可度,才会瞬间暴增。 高举轻放,终究会俘获一批人的忠心。 加上近几十年各方诸侯对长安的大肆破坏,长安已经不具备作为一座国都的条件。 对于李璟的这番安排,刘知俊倒是也觉得合情合理,他之前的想法是将这近万步卒分散打乱,一部分调到凤翔去,一部分随军出行,但却是没能考虑这些关中子弟的想法。 而近些年兴盛起来的汴州,也就是后世的开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