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凯旋-《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第(2/3)页
“如此,最好不过。”
闻言,孟凡也不犹豫了,得这位宰相一块儿进了马车,同时不忘回头说道:“烦请把空马车送回贫道的抱云观。”
“太史令这般超然物外,倒是让圣人为难了,不知该封赏什么。”
初七这一天叫“人日”。
当然,他不会多问。
名留青史才值得感慨。
说完,李治忍不住咳嗽起来。
此外,大家伙也知道他跟二圣关系匪浅,如今立下不世之功,自然得早早回去接受封赏。
提到此事,又不禁找上燕国公,叮嘱永远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只会舞文弄墨的大总管身上——
倒也不出意外,毕竟本就是打仗时临时而设,眼下又不在前线,职位自然就被取消。
此外,吐谷浑慕容一族汗王是亲唐派,举着这杆大旗,再配合唐军的兵威,联军规模只会越来越多,而他们再无能,那也是经过训练,熟悉当地环境。
“太子和二王都在。”
从表现来看,李贤应当过得不错。
须发飘逸的陆敦信直接拉着孟凡的胳膊,笑道:“史载,汉时张骞归来穿得如街边乞儿,照样被迎入汉宫,太史令有大功于社稷,还讲究那些作甚,走走走!”
奈何皇帝今日是强撑着上朝,声音断断续续,别说威严了,就是正常的口齿清晰也无法做到。
至于初七是不是也不能吃人?
很显然,这是要补充草料。
早晨来到,神说,要有物以啼声来迎接光,于是创造了鸡。
关键在于,玄法对于此等人物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还得看医术。
圣旨自然不是皇帝所写,他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出自政事堂几位宰辅的手笔,然后着翰林院书写,最后交到御前审阅一番。
黑夜隐没,神说,要有物在暗中守卫,于是创造了狗。
对此,燕国公李谨行郑重点头,孟凡身为军师,长期跟李敬玄打交道,显然已经将其给彻底摸透。
欢宴有许多皇亲大臣参加,独独没看见太平,这让孟凡暗暗松了口气,随后就与太子等人畅饮起来。
“我先换身衣服,穿成这样面圣成何体统?”
孟凡淡然谢恩,而李治也早就坐不住了,一拂衣袖道:“去紫宸殿吧,参加宴席,接风洗尘。”
在唐人观念里,大年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到了初七才是“人日”,颇有种佛家众生平等的理念。
那天最为精彩。
驿站为官方机构,提供住宿服务,但跟客栈不同,只收官府人员前来投宿,且绝大多数还必须有公务在身,差不多类似于军方的招待所,真有兵将驻扎。
“平身。”
李治抬起龙袍袖子,似乎是缓过来了,沉声道:“宣诏罢!”
何况,陇右这边经常有紧急军情,各个驿站都养着上等马——
遇到危险来临,他绝对会率先逃跑,先锋遭遇险境,他必然退又不退、战又不战,最终致使战局走向糜烂。
值得一提的是,鄯州刺史所赠松木马车质量还真不错,足够宽敞。
陆敦信老态龙钟,但精神头不错,远远便抱拳道:“陆某奉旨迎接太史令,贺喜大胜归来,今上在麟德殿召见,咱们这就一块儿去罢。”
渐行渐远,驿道在千里陇右平原上看不见尽头,走了约莫一个多时辰,太阳升高,马儿停下脚步。
孟凡依旧谦逊,哪怕相关奏报早就呈上去,正是前线为其请功。
拿下石城,占据地利,可以逸待劳。
没办法,孟凡值得找了个机会,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折子,高声道:
“启禀圣人……从今往后,大唐可以高枕无忧了,陇右百姓将安居乐业,沃土千里……”
哪一天也不能吃人!
“等大胜以后,大军班师回朝,自然各有封赏。”
倒不是老谋深算,什么事儿都提前想到了,主要在于君臣奏对这种事情根本免不了,孟凡也不太喜欢此类流程,索性临走之前,拜托娄师德帮忙润了下笔。
不管怎么说,此番大捷有他的功劳,属于识人之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