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小乐两个人在那里聊着天,渐渐也知道了这边的情况。 整个生产队分了九个知青,四个男的五个女的,两男两女是BJ知青,剩下的几个都是上海知青。 暂时借住在老乡家里,等到了暖和点了就重新箍两口窑洞给他们做知青点。 这里可以说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非常的大。 人均都有个七亩多地,一家算下来二三十亩地的不在少数。 但是产量低的要命。 平均亩产只有五六十斤。 挑水是不用挑了,完全就是靠天收。 每家几十亩地,但是劳动力没那么多,根本忙不过来。 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组团出去要饭,主要是去陕中和陕南,那边情况好点。 现在是猫冬期间,也没什么活干,但是这里用柴很困难。 煤炭是肯定买不起的。 所以冬天,用柴就成了大家都头疼的事情,基本上除了大雪封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打柴火炉。 杨小乐看了看屋里说道:“你们这里应该有用煤的指标啊,你怎么不买点煤。” 家里不缺钱,喜子来的时候自然是带了不少的钱,还有全国粮票。 都不用他给,老娘都会给喜子弄的明明白白。 儿行千里母担忧。 喜子苦笑了一下:“整个村子都这样,你让我一个人买煤烧吗?” 听他这么说,杨小乐也没说什么了。 喜子毕竟不是他,脱离群众的话,在这年代是不太好的。 随后好奇的问道:“小宝和春林呢?” 他知道喜子的两个把兄弟同样申请来这里,只不过不是一个学校,所以安排的时间不一样。 第早几批来的人最傻。 但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申请了,那里的人没满员,都会给安排过来。 “哦,他们也在咱们大队,小宝在一队,离的有点远,猴子在3队。你要不要去看看他们。” 杨小乐闻言想了想摇摇头:“这个到时候再看吧,我去湖北那边有事情,就不去了,带了点东西给你们,你到时候看着分点给他们。” “嘿嘿,带的什么?” 喜子在那里嘿嘿一笑。 那么大家伙一包,他可是看在眼里。 “一会再说,对了,听说你过来是为了你对象?她也在这个村?” 喜子年龄也二十多了,有对象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交际的圈子。 他自己同样也有自己的圈子。 听到这话,喜子尴尬了一下。 点了点头:“在呢!这会应该是后面的窑洞那边。” “叫什么?” “何静雅” 杨小乐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没有再去细问,他就很反感被人管这个管那个,自然也不会去管喜子。 自己找的人,好坏都得自己承受着。 随后站起来,将包裹里的东西过去打开,拿出了一件一件东西。 “娘说上次衣服给你寄过一次,这次就带了一个棉鞋,其他都是吃的。” 现在的邮寄费用非常的高。 从BJ寄到这里,一公斤六毛五。 三四斤的东西就要一天的工资。 这次抓到机会那是可劲的往里面塞,当然了,里面很多都是他放的。 “乖乖!这么多罐头?” 宋玉春看着一大包东西,在那里感叹着。 杨小乐看着床单包着的东西说道:“这里面有各种罐头、糖、糖果、麦乳精,香皂肥皂……你自己看吧。” 喜子乐呵呵的将一条大前门拿出来,拆开一包。 打开个几个人散了一根。 想了一下,又拿了一瓶二锅头和一罐红烧肉罐头和一罐午餐肉。 说道:“估计婶子晚上要给你弄面条,我把这个拿过去。” 杨小乐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等人走了,宋玉春这才笑道;“二哥,您这是真能耐,居然能带这么多东西。” 倒不是说杨小乐力气大。 他力气大,整个学校都是出了名的。 而是这东西现在都是紧俏的东西。 以前对于普通老百姓都是属于奢侈品的东西,现在都在抢购,就像当年困难时期一样,一出来就没了。 赶不上趟的,那都得托关系。 没办法,谁家不为孩子呢。 但是人太多了。 要知道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吃肉还是要定量呢! 可见市场上的肉,其实没那么富裕。 毕竟下乡的人太多太多了。 以前除了送礼或者特殊情况,有几个吃肉罐头,贵了一倍呢! 产能有限。 杨小乐笑了笑:“也不好弄,都是家里亲戚东平西凑,今天买点,明天屯一点,慢慢弄这么多的。” 宋玉春点了点头。 现在都是这样弄。 看了看,外面随后笑道:“二哥,你不知道吧!喜子现在可是咱们生产队的队长。” 这话,让杨小乐愣一下;“他当队长?” 以前混不吝的小屁孩,现在居然当队长了。 这倒是让他一阵的稀奇。 “对啊!二哥您不知道,这里穷的要命,生产队长是一年一换。这里传下来的话说:一茬粮食,一茬队长。没人愿意干,一届干完以后第二届大家一起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