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魏国位于天下之中,在战国初期是堪称一霸。 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和韩国一样,在秦赵齐楚等周边国家的不断夹击下,最终沦为了和韩国一样的末流诸侯国,到赵国灭亡时仅剩下都城大梁和附近的一些城邑。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围攻大梁。魏国作为曾经的霸主,它的都城大梁修的城高池深,秦军一时难以攻克。 强攻无效之下,王贲将大梁附近的城邑全部攻取,施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使大梁失去外部支援成为一座孤城。 随后,王贲又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水泡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终于轰然崩塌,魏王假只好驾着小船出城向秦军投降,魏国灭亡。 你别说,若是魏王假再带个斗笠,披个蓑衣,这画面还挺有意境。】 “.” “苏上神,论皮还是你最皮。” “我能想象那个画面,就是魏王假恐怕会有点儿委屈.” 【覆灭魏国之后,秦王嬴政又派李信、蒙恬之父蒙武率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攻楚。而秦灭楚,是付出巨大代价的!】 【战初,嬴政问其两位大将,李信和王翦,对于征讨楚国他们所需兵力的看法。 李信满怀自信,说是只要二十万兵力,就可直取楚都;而王翦则坚称他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确保胜利。 嬴政以为王翦已经老了,年老胆怯,过于保守失去了军人锐意进取的心气儿。 最终,嬴政选择了李信,而王翦则选择告老还乡。】 【嬴政看似赞许李信的勇敢,实则忽视了王翦深思熟虑的策略。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始皇用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起兵二十万,兵发楚国。 李信祖居赵国,祖上是大夫出身,为将的开端人物是李同,此人在赵武灵王帐下为将。 李同的儿子赵国相国李兑,勇不可当,他饿杀赵武灵王于沙丘宫。 李兑去世之后,李氏家族在赵国受到排挤打压,一部分人迁居到秦国,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创业过程。 李氏家族勇猛善战,到第五代李族,已经在秦军当中担任将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