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别吹了,挨打立正-《大明憨婿》
            
            
            
                
    第(2/3)页
    甚至,还有专门的商队运粮食到北方。
    至于做什么?
    那就不言而喻了。
    姜真仿佛找到了宝贝,双眼发光的他让锦衣卫拿来笔墨纸砚。
    贺审言慢慢的说,姜真则是快速的记。
    按照贺审言招供的供词,贺家在金陵城这边主要有几处可疑之点。
    首先,贺家在宁化府囤了良田三万一千亩。
    但是那三万一千亩地,目前还在法律意义上不属于贺家。
    而是经过一番取巧之后,以三万一千名当地百姓的名额顶替的数目。
    他们就是以这种手段来霸占国家的良田的。
    至于那三万一千名连真实情况都不知道的老百姓,在官府的文档之中,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亩来路不明的良田。
    此外,宁化府的王家效仿贺家的方式,更借用了贺家的渠道。
    用一模一样的手段吞并了本属于朝廷的一万亩良田。
    他们的田,却让老百姓为他们缴纳粮税。
    这还不是更恶劣的。
    更加恶劣的是,贺府跟王府在宁化府加起来四万一千亩良田,每年合计二十七万石粮食是怎么变现的?
    就在周显今年对辽阳用兵,以及对哈齐尔用兵的这两个时间节点。
    两家就以每石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卖给朝廷。
    然后朝廷再去亏本赈济灾民,发放军粮。
    而刘居就看到了商机。
    他拿着接到朝廷赈济给百姓的粮食,再按照市场价给了王家跟贺家。
    最后贺家再拿着粮第二波圈朝廷的钱。
    这是一个利润闭环。
    更是一个恶性循环。
    关键他们给官府做的批文却没有漏洞。
    看不出哪里不对劲。
    除此之外,贺审言幕后的家族在两淮地区有两天二十万亩田。
    比起宁化府那三万一千亩,二十万亩才是他们家的真正底蕴。
    二十万亩良田,一年可收粮食一百二十万石。
    一石60斤计算,那就是7200万斤。
    这么多粮食是可以堆满金陵城的所有粮仓的。
    但是现在对于姜真而言。
    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在于,他们几大家族是如何维持这种状态,常年非法获利的?
    在没有设置粮饷司之前。
    朝廷的粮草跟盐矿以及铁矿的开发跟购买都得向朝廷的户部报批。
    所以,户部里面要是没有两大家族的人,他们很难办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