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准备-《四合院:退休生涯》


    第(2/3)页

    不过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文件上。

    所有给相关单位下发的说明文件和图纸,都是侯大林和张教授等人一手操办的。

    张教授等人是因为身份问题不能出现在前台。而侯大林是因为职务问题,没办法出现在各个大厂面前。

    一个小小的废品站站长,怎么可能跟那些大厂平等对话呢?

    所以侯大林只能扯虎皮做大旗,躲在大领导的背后,默默的做着该做的工作。

    等一切忙完,春节也早就过去了个把月了。

    吴福成的任命也下来了,他由京城DC区商业局正式被委派到阴山劳动农场,成为了那里的革委会主任。任务只有一个,负责看守和管理在那里劳动改造的人。

    农历二月末,侯大林在废品站里和张教授等人一起,共同组装了五台柴油机。

    四台24马力的,两台12马力的。

    侯大林的造车计划也进展顺利,除了一些他这里不便于“生产”的零部件是用的外面的工厂加工的以外,剩下的工作都是侯大林自己搓出来。

    这段时间,张教授等人是真真正正的见识了侯大林的动手能力。

    所有的机床都被侯大林给玩出花来了。很多非常不容易加工的零部件,张教授等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感觉他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做到非常好的精度。

    碍于条件有限,侯大林用了两台24马力的柴油机,组装了两台爬山王拖拉机。一辆是一个敞开的车斗,这跟现在的那些拖拉机没啥区别。

    而另一辆可就不同了,侯大林把车斗换成了一个车厢,里面安装了二十个座位。车厢和车架的悬挂和减震也做个特别的设计,一辆拖拉机,活生生让他整成了一辆小型客车。

    车厢不算太宽,也不是很长,所以舒适型就不要跟后世的大巴去比了。之所以设计成这个样子,最主要的还是为了适应现在的道路条件。

    不是柴油机马力小拉不动,而是很多的路太窄,转弯半径又小,造的太大了,很多山路根本就走不了。

    驾驶室跟车厢是隔离开的,两者只有一个小窗户联通。

    看着这个怪异至极的客车,几位教授都觉得有些不伦不类的。

    明明是农用车的底子,非要装个客车的车厢,这怎么看都有些奇怪。

    侯大林不觉得,这年月,有这么一个拖拉机客车就不错了。虽然速度慢,最大公路速度也不会超过六十公里每小时,但它胜在能适应各种路况,动力强劲。

    安转了机械差速锁的四驱配置,能让它轻松越过各种泥泞路面。

    剩下的柴油机,侯大林分别做了两台四轮拖拉机和两台手扶拖拉机。四驱的太复杂,并不适合大规模普及,当然了,目前也没有那个必要。

    这两种农用机械,都交给了部里,部里在经过测试以后,具体把生产任务派发给那个厂,侯大林就不关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