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孟潇行-《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2/3)页
    所以现在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不要换,换的话,轧钢厂想换些什么?
    轧钢厂缺什么?
    周济民又不是领导,反正他的办公室不缺什么,就没开口。
    倒是老梁提了不少要求,缺人缺钱!
    老梁看中了兄弟公司的一个修车工人,这家伙是成分有问题,以前是很棒的汽车生产技术研究员,现在只能当修车工人。
    不说兄弟工厂愿不愿意放人,就会议室的领导们都不乐意接收有问题的人。
    何况还是一个修车工人。
    领导们嫌麻烦,老梁就不乐意了。
    第一实验室想要发展,就必须壮大队伍,进行技术创新,否则何谈发展?
    可是连人才都没有,能做什么事?
    于是,老梁把目光投向周济民,让后者帮忙出面。
    后者假寐呢,纯当没看见。
    这种麻烦,他躲避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沾染上呢?
    所以,这个议题占时搁置。
    后续又讨论了不少问题,老梁提出了刹车片研发中遇到的材料问题,希望领导帮忙解决。
    得,杨厂长都头疼了,咋又是你这个老梁?
    今天这个生产会议都成了老梁专场了。
    其他几大车间主任也不是没有,但都是小问题,没必要拿出来讨论。
    如果车间有大问题,在座的肯定都坐不住了。
    又成功摸鱼了一场会议的周济民,听到解散两字,也随大流站起来离开了。
    可杨厂长也叫住了他,把他领回办公室,嘘寒问暖一番。
    周济民没有感觉受宠若惊,反倒是有些害怕。
    瞧他这个样子,杨厂长也不打哑谜了,直接摊牌了。
    就是告诉他大胆做事,不要畏畏缩缩的,有什么想法,要第一时间来汇报。
    仔细一琢磨,周济民顿时明白了,看来之前他直接把报告交给老梁的事,杨厂长还记着呢。
    哭笑不得地点头应下,心里还是暖暖的。
    相比争权夺利的李副厂长等其他领导,老杨虽然也算不上什么好人,但好歹热衷于生产和支持技术创新,这点就很不错。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早在一旁等着的梁主任就过来了。
    “济民,走,帮我!”
    “…………”
    又是忙碌的一天,周济民都没时间摸鱼了。
    可恶的老梁!
    谁知道下班后,老梁愣是追上来了,说是请他帮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