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窃以为....-《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2/3)页
    而且,这件事儿多半跟太子有关!否则的话,八岁的太子,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朝堂上。想要让太子开始观政,怎么也得十几岁才行。
    打量着闭目养神、没有一丝怯场的太子,房玄龄等靠近的官员,都点了点头。
    好久之后,当处理完登州赋税短缺的事情,皇帝才没有继续点名让朝臣出列。
    一本奏折,被皇帝递到了宦官的手里。
    随侍宦官捧着奏折,一路低头小跑着送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太子,既然这奏折实际上是你所书,就念念吧,省的有些人觉得你这个岁数,连字都没有认全,是有人假借太子的名头,上奏的。”
    听到老爹的话,李承乾结果奏折,心里还是挺震惊的。
    没想到,老爹连这一层关系都考虑到了。只能说,不愧是皇帝?
    站起身,走到中间的过道站立,翻开奏折,李承乾道:“此为孤借琅琊县公牛进达的折子,给父皇上的奏折。所述者,为秦岭之内的流民。当今正值秋收之前,秦岭周边百姓的田地很容易被山里的野猪之类祸害,故父皇下令太子亲率出兵狩猎。狩猎之际,孤遇到了秦岭里的流民,心有所感,所以写了这封奏折。”
    先说了事情的始末,李承乾才正式念道:
    “《安民论》:儿臣李承乾借牛公之奏折,有本奏:
    今受皇命,巡猎秦岭之间。亲率勤勉,所猎之兽众。未获者,亦远遁深山也。初获野彘之时,见流民之营寨。儿臣异之,遂携卫公李靖、牛公牛进达,与十数护卫携彘为礼,入。
    初过寨门,以为坚。入内,则见穷槁之流民众也。木皮为衣,衣不蔽体,体无皙肤。老弱倚木屋烂门而望,青壮持锐石尖棍而立,动辄即战,皆以外军入寨而征兵也。
    及寨长刘杨者言,乃释。亲历营寨之间,乃知流民者,年丰而忍饿,岁暖而号寒。伐林木摞砌以为屋,采草籽囤积以为粮。世间凄苦者,除此何甚。
    问及避世之因,言隋末征战之故。乱军持械而挟粮,邻村不从,则一夜之间无存。及夺至此,则交粮保命,先再临之日而遁山林,苟活至今。问年月,不知,言战终,亦不知。
    问及出山,言自知罪,无田亦无活。
    私问牛公律法,乃知流民者,亏国之赋税劳役于先,出山者,莫论田地,先赎罪。
    窃以为,罪流民之举,不妥,罪流民之法,不正。
    《唐律》之定,所为(四声)为民,律法树而约人,罪不法而护众。今流民匿深山残喘苟活,出山受罪,亦无法安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