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对于君主集权是有利的,但对于治理天下是否有利,那就另说了。 一个人的出身对于性格的影响巨大,纵观洪武大帝的一生,对于臣子的戒心是贯穿始终的,且作为一个伟大的帝王,他所思所想和自己所做的决定,绝不是拍着脑袋就想出来。 只看如今只是洪武元年,许存仁却对两年后的八股文问世略有知情,就知道这件事朱元璋早就有了想法,甚至,可能更加久远之后的宰相废立说不定他此时已经在谋划了。 张异从许存仁的反应中,知道了至少朱元璋给他透露过自己的思路, 而许存仁心里抗拒这种想法。 他接触许先生虽然不多,却能感受到这位老者身上的奔放之意,他对于传道授业的理解,肯定和朱元璋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不介意的事,许存仁却介意。 这就使他和朱元璋在“道”上的理解出现对立。 “你真的只是七岁小儿?” 张异说完,许存仁许久才说出这句话。 他今天带着张异回来,本来的目的也不是跟张异套路这件事,但话题被带出来,张异带给他的震撼远远超出想象。 这个不学无术,文法、文字烂的一塌糊涂的孩子, 此时与他对视,却有种坐而论道的感觉。 他恍惚之间,却以为自己是跟刘基,宋濂这种大儒在谈论国事! “先生有孙女要许配给我吗?” 张异又恢复了嬉皮笑脸的模样,许存仁哑然失笑。 不过,他更加确定自己在皇帝面前的评价,这小家伙是个读书种子。 “老夫的见解很简单,陛下这种选材方式,只会选择一些空谈的庸才,若是如此,老夫倒不如举荐你这种有意思的小家伙…… 可惜,你太小了,若不然趁着恩科未开,老夫把你举荐给皇帝!” “您还是饶了我吧!” 张异赶紧摆手,在朱老板手下打工,他是打死都不干。 “那你认为陛下这种决定,是对是错?” 许存仁聊的兴起,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张异,他让老伴泡了一壶茶,大有要跟张异秉烛夜谈的意思。 张异想了一下说: “对错与否,要看站在什么立场? 其实科举改革,背后的逻辑还是君权和相权之争! 先生代表相权,代表士子集团,自然忧心皇帝如此会动了士子集团的利益,或者长远的利益。 而从皇帝的角度来说,他也没错,君主想集权,那是君主的天性, 你们这些读书人希望君主能不掺和尽量别掺和,也是你们的本能! 本质上是斗争,大家就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有点扎心呀! 许存仁眉头微邹,张异又不小心磨砺了他一下。 他反问: “那站在你的立场呢?” “我吃瓜!” 张异满脸不在乎!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