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算学入科举-《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洪武三年才会开恩科?”

    其实老朱自己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开恩科,科举之事关系选拔人才,可天下未定,他也不可能强行开科。

    现在天下的人才,估计也在观望大明和北元的决战。

    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犹未可知。

    从张异的话语中,朱元璋也隐约猜出大明未来的战争情况。

    他将这件事压在心底,他来问张异的事可不是这件,而是科举!

    许存仁也好,孔讷也好,想要动摇老朱的意志并不容易。唯有张异这个家伙差了一脚,老朱的心就飘忽在空中,落不下来。

    毕竟这个混小子身上带着仙缘,先不说那虚无缥缈的仙庭,神仙是什么样子。

    就他那本天书看到的只言片语,都足以动摇老朱的意志。

    关于科举这件事,皇帝是想了几天也没个结果,干脆来试探一下张异的口风。

    结果张异给他回了一句,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知道怎么行?朱元璋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当然要榨出一点东西再走!

    “叔叔你是不知道其中的事,我倒是知道一点!”

    张异没有说出自己起的作用,却将许存仁和朱元璋的主要矛盾说出来。

    “其实皇帝想改革前朝科举之事,也是正常,换成其他人估计也不是个事,我那先生的性子,偏偏就不喜欢陛下的改革……

    这一来二去,就弄成这样了,不过还好孔讷那家伙有种,终究给陛下一个台阶下!

    不过根据孔家子告诉我的情况来看,陛下命先生去改革科举,证明他心中有松动,

    能改变那位的意志可不容易呀,但谁知道许先生的改革方案能不能让那位满意?

    也就是说,陛下未来会不会回到八股文那一套,谁也不知道!

    可能有,可能无,天机蒙昧,我也看不到了!”

    别说张异看不到,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改革。

    他若是定下心,也不会来寻找张异。

    “改不改是一回事,你给我分析分析,这改革和不改革有什么区别?”

    张异撇撇嘴:

    “区别的话,其实也就是取舍而已!

    从程朱理学出现开始,儒学从儒教的转化基本已经不可逆,有了宗教化,就有一些不理性的东西!

    而为了追求所谓的神圣性,人在其中的作用自然就越来越少!

    所以从宋到元,从元到大明,皇帝进一步限制科举取士的范围,也是顺势而为!

    若换成其他人,大概也就不反对了,只可惜我那先生有些跳脱,却和别人不同……”

    “你的意思是,他吃饱没事干?”

    朱元璋冷冷回应张异的话,他也不确定张异是敷衍他,还是真心话。

    “也不是,也许因为还有先生这种人,我对儒教的情况,还不至于绝望……当然,这和陛下的取舍无关,所谓当局者迷,在程朱理学的框架下,陛下做的决定虽然过,但却不是错!

    如果说陛下有错,错的也是它对未来的影响!

    陛下的科举改革,核心问题在于:不允许学生违背经注,有自己的思想,

    学生所想,即是圣人所想,如此而已!

    这本就是一个【宗教】所应该拥有的特性,陛下只是强化了这种特性。

    只是嘛,陛下的私心终究还是想要限制官僚集团,顺便砍自己一刀而已!”

    张异清了清嗓子,道: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本身,无论佛道儒三教,还是其他事物,程朱理学本就是儒家在求变过程中产物,到头来它的改革却变成不变……

    不变,是改革的那个人希望将事情控制在一个他能控制的范围,以求满足他的控制欲,可这样干,往往会把事情引向另一种不可知的变化。

    陛下的取舍,取的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削弱整个大明官员阶层,可他一旦尝试之后,他会发现自己选上来的人是什么玩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