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小术可窥大道,皇帝的请求-《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那些人的教育中很少关注在小术的变化之上。

    可老朱不一样,他本就不是什么士子出身,他读书识字,学习经典,也是后边马皇后手把手教,再加上跟李善长,刘伯温这些人耳濡目染学的。

    别看他尊崇理学,尊崇儒家,那是因为他统治需要。

    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叛经离道之人,对于所谓的儒教更是缺乏尊重。

    反而是张异的道理,朱元璋心中颇为认同。

    “算学,是【术】之母,好像有点道理!”

    张异今天难得说了很多,老朱觉得自己要好好消化一下。

    尤其是关于宗室的那个问题,让朱元璋郁闷不已。

    想要让子孙过得好点,想朱家开枝散叶,是一个老农民最纯朴的愿望。

    可张异这个臭小子,让老朱的梦还没做,就直接一巴掌给拍碎了。

    玛德,都当了皇帝,为什么连子孙都养不起?

    朱元璋此时早就不去想八股文那点小事了,张异见他闷闷不乐,笑道:

    “叔叔您心烦啥,您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呢!上层人的事,咱们这些不入流的人背后议论议论就行,又不能改变什么,何必杞人忧天!”

    “什么叫杞人忧天,咱们这些老百姓的命运本就和国运绑定在一起,国家兴亡,百姓也受影响,就不说别的,你黄家哥哥科举的事,都指望你指路呢,结果听你这么一说,我心更烦了!”

    张异看了朱标一眼,他也不知道自己家这位哥哥学的如何?

    可是以概率来说,科举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后世考上清北可难多了,黄木这资质大概率进士没戏,但他也不去揭破。

    反正能考上秀才,举人,对于一个商人家庭来说,就是光宗耀祖了,

    尤其是举人,在明朝政治地位更是有质的飞跃。

    “张异,也许你可以尝试着改变科举!”

    朱元璋突然提醒一句,把朱标和张异都吓了一跳。

    朱标怔怔地看着父皇,他这是准备做什么?

    而张异更被老朱的胆大包天吓坏了,这商人为了利益还真眼红?

    科举这种事,谁碰谁死,他一个小道士何德何能去改变科举?

    “你忘了,你老师许存仁?我听说他被陛下下令,要给出一个科举改革的方案!你若能影响许存仁,也许能影响到我大明科举改革的方向!”

    老朱红着眼,跟张异对视。

    张异都被老朱的脑洞折服,许存仁的性子洒脱,确实不是一个迂腐之人。

    可不管他如何洒脱,他毕竟是程朱理学熏陶之下的儒生,哪怕他喜欢心学,心学本质上还是程朱理学基础之上的修修补补。

    让许存仁接受他刚才的那番道理,张异估计自己刚说出来,许存仁就要跟他翻脸。

    他正想拒绝,朱元璋道:

    “你对这世间有如此多的不平,你也能窥见历史变迁,为什么你不尝试改变一下现状?

    我听你说洪武皇帝背负着弥合南北的历史责任,你张异得了天书的仙缘,身上何尝没有你的责任?

    若能尽看红尘,不动本心,我估摸着你也不会寻机会下山,

    若你能漠视时间变化,你也不会将龙虎山拖下水,为谋划种痘法机关算尽!

    你若不说道与术和科举对后世的影响,我也不会劝你这句!

    可你有本事,也有机会,为什么不推动一下历史的发展?”

    朱元璋这番话说得十分诚恳,张异发现自己话到嘴边,却无法推辞。

    他下山之时,确实打算静看红尘,不沾因果,可是机缘巧合下来,其实他不知不觉改变外界的事情也做了不少。

    张异是个凡人,至少他是这样定义自己。

    凡人会为情义舍身,也会为利益退避,

    他时刻提醒自己,他并没有多高的智商,也没有多深的城府,静静的看着历史变迁是最明智的选择。

    可黄和这一番话下来,张异总觉得,自己的身子发热,似乎有种叫冲动的情绪,在心头酝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