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李善长和刘基,终究是一个立场。 “你们想要公平?” 朱元璋环顾四周,与他视线相对的官员眼神闪躲,赶紧低下头。 “那朕让算学入科举,你们觉不觉得公平,你们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言语中,极尽讽刺,现场鸦雀无声: “别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你们的心思朕不明白,算学入科举,在你们看来不够平民,是因为它破坏了你们优势! 南北榜,你们觉得不公平,同样因为如此,可是你们想过一件事吗,你们的公平,对北地的汉家百姓来说,是否公平? 诸位大人,需要朕送你们去北地看看吗……?” 朱元璋的话,让在场许多人低下头。 北方,许多人去过。 大明的官员里边,本来就有许多人是元朝的官,他们如何不知道北方的情景? “一个人衣食无忧,一个人食不果腹,他们有没有公平? 朕可以明摆着告诉你们,朕封南北榜,就是要为了振兴北地,你们觉得不公平?” 朱元璋死死盯着那些人,百官虽然沉默,却已经用态度说明他们的答案。 “你们想要公平,朕就给你们一个公平,从今天起在开考恩科之前,谁愿意迁徙到淮河以北落户,朕当他们是北方之人,以后南北榜的好处,你们一样不落下,怎么样? 谁给朕去?” 他这话音刚落,百官脸色大变。 北地苦寒,哪比得上江南的好? 虽然如今的江南也被战争打得支离破碎,可是就算如此,也胜过北地百倍! 要他们去北方,那是绝不可能的。 可是皇帝的要求已经放在这里,不去,就是你自己的选择。 所以这些人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皇上,故土难离呀!” “来人呀!” 朱元璋一声令下,侍卫扑过去,将那位官员押下。 “这位大人说故土难离,朕不信,朕今天就要看看,你是不是离得开?流三百里……” “陛下饶命……” 老朱突然的发难,让百官措手不及,他们此时才惊醒过来,眼前这位皇帝,可不是好说话的主。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洪武皇帝刚从马上下来,他身上的血,还没洗干净呢! 想到此此处,百官胆寒,再也不敢在南北榜上说事。 一时间,众人噤若寒蝉! “你们要的公平朕给你们了,接不接是你们的事! 可若有谁再拿公平给朕说事,别怪朕帮他公平!” “刘基,你给朕进来……” 朱元璋转身,不再理会那些官员,进了御书房。 李善长脸色难看,只是盯着刘基跟皇帝进去。 “走,都回去,没有事做了吗?” 他回身,挥手,让百官散开,再回头望着御书房的方向,若有所思! 御书房内! 刘伯温径自跪在地上,皇帝只是看着他,久久不言。 “刘基,朕对你很失望……” 朱元璋一句话,让刘伯温身躯震动。 皇帝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充满真诚,他抬头,却见朱元璋已经走到窗边,背对着他。 “朕明白你的立场,朕同样有朕的立场!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有相互扶持,也有相互争斗,这些朕都能理解! 只是朕想不明白,这大明连天下都没定,你们这些人,角色转变未免也太快了!” 皇帝回头,刘伯温赶紧低下头。 “咱们这些人,一年前,还是别人眼中的反贼,朕还记得朕没做这个皇帝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跟朕还没有这些隔阂,如今你也好,李善长也好…… 一个个都开始算计自己私人利益了? 你刘基还记不记得,你说心怀天下的话语? 告诉朕,朕分南北榜,是为什么?” 朱元璋几乎是用咆哮的语气,质问刘基。 刘伯温的身体在颤抖,朱标也有些于心不忍。 “陛下在推动算学入科举的时候,大概还没有分南北榜的想法,想来陛下最近是有高人指点…… 臣思索了一下,以陛下的手段,如果您是一开始就知道,应该会跟算学入科举一起铺垫这件事,可但算学入科举尘埃落定,您都没说,这证明您得到这个建议并打算推行,不会超过三天!” 朱标正准备劝说朱元璋,刘伯温突然开口。 老朱不言,朱标愣住。 刘伯温抬起头,神色平静。 “所以,给您说这件事的人,也不可能是许存仁,许老做学问也许不错,但想不出这种千秋之策! 我大明拿下天下之后,陛下要面对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南北方弥合的问题,这个问题臣以为陛下会缓缓解决,直到陛下突然祭出南北榜, 证明陛下此时已经在铺垫此事! 因为有算学入科举在前,科举改革大势已成,陛下不想浪费这个好机会,所以才强行推动南北榜! 我大明拿下大都,就是今日之事,北方的百姓喜迎王师,但同样会对您这位陛下心中多有猜想! 南人在前朝,是最下等下贱之人,南北汉人,这数百年来几乎几乎反目成仇,北地的百姓被南方的朝廷控制, 他们也担心这数百年的仇怨,会不会导致屠刀落下! 陛下分南北榜,也有让天下归心之意!” 朱元璋颔首,刘伯温还是那个刘伯温,他虽然未必有张异看得深远,但那小子是有仙缘在身。 刘基几乎是老朱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算计。 但,也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真的生气。 “既然你看透这一切,那你为什么要当出头鸟?” 刘伯温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话,他苦笑一声,将整个人伏在地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