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三丰是谁?我不记得天下有姓张的名士?” 刘伯温试图从脑海中寻找姓张的大儒,却没有对上号。 在他心中,能提出这种阳谋的人,绝对不可能是儒家之外的人,只是杨宪听完之后,笑道: “刘大人想岔了,这个人应该不是我辈中人,而是一个道士!” “消息靠谱?” 刘伯温本能质疑,但他心中也清楚如果是杨宪找到的消息,应该是可信的。 杨宪,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人。 他是朱元璋的亲信,深得朱元璋信任。 朱元璋设检校的时候,杨宪曾经掌管检校。 哪怕现在不在检校,他在检校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他得来的消息,应该是可信的! 但偏偏,杨宪摇头:“不确定!” “刘大人,我已经不在检校了,想要去说动高见贤那些人要消息,恐怕人家转眼就将我卖到陛下那里,动用检校的关系,我是不太敢的…… 不过毕竟在那里多年,上边的人我不敢碰,下边却还有一些关系! 大人你还记得前阵子徐将军亲自押衍圣公回京?” 刘伯温点点头。 徐达乃是前线的统帅,但他攻下曲阜的时候,朱元璋居然命他亲自押着孔克坚回京城,这件事当时也引发不小的讨论。 但大家讨论的焦点,却是朱元璋对孔克坚的怒意,已经大到甚至要延误军情的程度? 刘伯温当时还觉得不对劲,他相信朱元璋不至于为一个衍圣公叫徐达回来,只是其中的秘密,谁也猜不透罢了。 杨宪说: “我有个小兄弟,就在徐府,所以听到一些有意思的事! 徐达从徐府回来之后,徐家人口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叫做【张三丰】的名字! 而且每次提起这个名字,徐家人往往会意识到不能说,就闭嘴了! 徐家长子徐允恭提过,被徐家丫头打了一顿,以后不说了! 倒是信国公夫人谢氏…… 不经意中也提了几次!最近的一次,还被他闺女训斥,谢氏不敢反驳! 徐将军刚走的时候,谢夫人还有意无意去打听一个叫张三丰的道士…… 种种迹象标明,那个张三丰,很有可能就是刘大人说的高人!” 刘基眉头微邹,信国公夫人谢氏的性子,他是有了解的。 朱元璋这帮功臣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娶妻的时候也很难娶到那种大家闺秀。 谢氏的品德其实不错,至少比常遇春家的蓝氏要好许多。 可是这女人有点嘴碎,藏不住事,刘伯温也是知道的。 如果以前没有人提过“张三丰”,等徐达走后徐家人开始找张三丰? 按照这条线索去看,也许这京城真有一位叫做张三丰的道人? “虽然谢夫人每次都被人喝止,她后来逐渐也不再提了,但据我这位兄弟说,谢夫人曾经提过,此人和宫里有关! 或者是张三丰本人,或者是他的长者,此人就是陛下背后那位高人!” “这就合理了!” 刘伯温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杨宪的情报刚好印证了他的想法。 “其实您还可以注意一个细节,就是龙虎山张正常第一次来京城,是被陛下教训了一顿,陛下这个人您也知道,他对于佛道二教是有警戒之心的…… 周颠道长预言了多少事情,张正常当年也对陛下多有照顾。 可是这天下一定,陛下第一时间就是要对付这些人,可见他对僧道的忌惮。 可自从张正常第二次来京的时候,陛下对张家的态度明显有了改变! 他对道教的态度至少也变得怀柔起来!所以我怀疑呀,这陛下是被某位老神仙给影响了! 而他从这位老神仙上吃到了甜头,才爱屋及乌……” “杨大人为什么笃定张三丰是神仙?而不是祸乱朝廷的妖道?” 刘伯温眼神泛着冷光,杨宪却也不在意,他说: “因为我刚好看过一些杂书,记录过这位神仙……宋王征南墓志铭中有记载: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 如果此书记载为真,这位三丰真人很有可能是宋末之人,距离今日至少百岁了…… 若陛下后边的高人为他,也说得过去!” 刘伯温悚然,百岁神仙,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 关于所谓的神仙,刘伯温这辈子见过的人就有周颠。 周颠跟在皇帝身边,多有预言,结果只是因为有次预言打张士诚会死很多人,就被朱元璋绑着大石头沉入江中。 打完仗后,周颠从河里走出来,径自走到当时朱元璋的营帐,找朱元璋要点吃的。 当时许多将领,都吓得魂不附体,还以为神仙要报复。 只有朱元璋很平静,让人给了周颠一点吃食,周颠吃完之后,就转身离开,不知所踪。 皇帝是个能吸引异人的人,他身边要是出现一个老神仙,也不奇怪。 就是不知道这个张三丰在陛下身边,是福是祸? 刘伯温身为正统的儒家中人,并不喜欢这些所谓的神仙,在他看来,那些人不过是祸乱君王的妖道。 他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就不再多言。 “刘大人,陛下这个南北榜,确实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不过您也不用担心,只是这次您被陛下责罚,那李善长又在打压您…… 您可要防备着他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大人的才能,胜过李善长百倍,可惜他是皇帝的老乡,咱们这些人不是…… 纵然陛下信任我们,终归还是不如他那些老兄弟呀!” 杨宪看似为刘基打抱不平,刘基却深深看了他一眼。 “杨公,陛下将你安排到中书省,难道你还不明白他的意思吗? 不管李文忠,还是李善长,陛下都不会真正信任! 伱出身检校,若说陛下信任谁,你也在其中之一 不过,你虽然身份转换了,但却不要忘了初心!” “多谢刘大人教诲,那我就先告辞了……” 杨宪看似接受刘伯温的话,但脸上的表情明显不以为然。 刘伯温心中暗叹,骂了一声蠢货。 他也自我反省,权力这东西终究是一把双刃剑。 自己被迷了心神,杨宪同样如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