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父皇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哪怕他知道自己死了,也会坚定的选择他的孩子做为继承人。 这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其实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因为人的寿元是无法预知的,选择皇太孙,远远不如选择另外一个皇子安全。 那日父子交心,皇帝对他说过这些,朱标隐约之间,也不敢全信父皇会这么做? 只是今日再从张异身上验证,朱标才能感受到来自老朱的浓浓的父爱。 可是,父皇还是选错了? 朱标不做声,静静听着张异说下去。 “因为太子的死,皇帝性情大变,他为了给皇太孙铺路,就要开始做一些事…… 首先吧,至少要把那些可能给未来皇帝造成威胁的老兄弟一起带走吧……” 张异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有停留,只是他简单的一句话,朱标却毛骨悚然。 不用张异展开太多,历史上已经有过太多相通的历史。 他仿佛看到眼前,一片血海尸山…… 那是因为他的去世,父皇杀出来的血路。 “皇帝做了许多事,朱允炆也逐渐成长,他看着爷爷杀了太多的人,唯独有些威胁,却没有帮他解决! 这些威胁,来自于他血浓于水的叔叔们,他感觉这些叔叔们,也该消失……” “该死!” 张异未说完,朱标的眼睛已经赤红,一股怒意从身体中迸发出来。 他想过无数老实会造反的理由,却唯独没有想到,杀自己的亲人这件事,竟然是他儿子先动的念头。 他明白家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老朱可以杀任何人,却绝不会对自己的家人动手。 他也相信,朱元璋在离开之前,肯定会抓着那个叫朱允炆的孩子敦敦教导, 让他好好善待家人! “你说的没错,此等畜生,确实该甩墙上……“ 张异诧异,怎么这老哥听朱家的故事,竟然比他还激动? 不过在把朱允炆甩墙上这件事,二人倒是达成一致意见。 只可惜,这甩不甩由不得他们二人。 “你继续说……” 朱标好不容易安抚好自己的情绪,让张异继续。 张异道: “后来,朱允炆登基,登基几个月之后,他就开始削藩! 这个傻逼若是一开始就作对事情也就算了,他削藩他还从软柿子开始削, 一开始他想削了朱棣,但因为朱棣有功无过,所以就没动手…… 他挑了老五朱橚削了爵位……然后是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当然您现在可能听得一头雾水,因为有些亲王现在还没生出来呢……” 朱标沉默,别人他不知道,但朱橚却是他的弟弟…… 如今老朱只有六子,后边的弟弟没生,朱标自然谈不上感情。 可老五是多好的孩子,这孩子不争不闹,只喜欢读书和研究医术…… 难道这样,还逃不过他那个逆子的祸害? 如果是亲王造反,朱标可以原谅朱允炆所做的一切,可是如果是他主动出手,而且对付的还是无辜的兄弟,他确实说不过去。 “朱棣呀,也感受到了朝廷削藩的决心,还有悬在他头上的刀,他不得不装疯,然后谋划造反的事…… 终于在逼得走投无路之后,他起兵造反,发动靖难! 燕王军从顺天府出发,一路南下! 朝廷几乎调动了所有的边军和我大明中生代的将领去围剿朱棣! 只是那时候,大明第一代的和第二代的功臣,都被皇帝在给新皇铺路的途中杀干净了…… 燕王朱棣,算得上是大明第二代名将里最能打的,加上因为北方的建设没做好。 从顺天一路南下,除了济南等少数地方,燕王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坚城的抵抗, 擅长运动战的燕王朱棣,在适合他的主战场,完成了华夏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一藩兵力击溃一国军队的壮举,靖难成功…… 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继位! 朱家的内讧倒是结束了,只可惜洪武皇帝积累了三十一年的大明边防军,六十万将士,没有为国征伐,却埋骨在内战之中! 所以大哥,伱明白为为什么说太子朱标的死是意难平? 因为他的死,给这个国家带来太多的变数和灾难了!” 张异第一次,终于将朱标死去的前因后果和带来的影响说清楚。 朱标只觉得心口堵着,一口气上不去。 意难平,意难平! 原来他的死导致的连锁反应,竟然如此巨大。 这已经不是用动摇国本来形容这场灾难,老爷子辛苦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大明军队,大明在铁血中磨练出来的名将, 因为这场内乱给杀光了? 这怪谁? 怪朱棣,好像也不是…… 朱标扪心自问,如果按照张异的说法,就朱允炆这种削藩的方式,朱标都想将他脑子给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