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的话,许多原本应该识字的人,就更容易学得知识!” “你想更改文字?” 孔讷被张异的天马行空给吓傻了,这家伙果然只要想出来的事,都是能让人震惊的大事。 文字,在知识的传播体系中十分重要。 而且文人墨客早就将文字赋予了文字之外的更多的意义。 书法就是基于文字产生的一种东西。 而张异居然想要去动文字? “这不行……” 孔讷赶紧摆手,直接拒绝张异。 张异呵呵笑,也不劝说,只是淡淡地喝了一口开水。 他不劝,孔讷还不自在了,他过了一会忍不住问: “你为什么不劝我?” 张异道:“你想做自然会做,我为什么要劝你,这关我什么事?” 这孩子大概是被自己坑怕了,戒心不小。 张异表现得越是不在乎,孔讷越是心痒难熬。 “你给我分析分析,我考虑考虑……” “有什么好分析的,其实道理不是很简单吗,教化的本质,就是让更多的人学习道理,而教化的成本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字本身! 在文字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读书人一直作为一个特权群体,已经忘记了当年圣人传道的初心,那就是让更多人接受教化! 可文字越是复杂,百姓接受教育的可能就越低!而所谓的大儒和士大夫阶级,早就遗忘了你祖先的初心,他们沉迷于将知识当成高高在上的壁垒,将百姓和士大夫隔绝起来, 这还是孔圣以前践行的道路吗?我觉得不是,孔圣人首先是一个老师,他的道也不是如今程朱理学的道,这圣学的路子其实已经走偏了, 只有做出改变,才是破开如今这局面的道路!” “可是如果需要简化后的文字才能学习知识,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用呢?” 孔讷还没说完,张异一个脑瓜弹在他头上,他吃痛怒视着张异。 “你回去拜祖先,看过坟堆吗?” “见过!” “那我问你,如果你要把一座坟修得高大,是不是下边的盘子越大越好?” 孔讷闻言,如遭雷击,他似乎明白了张异的意思。 “不要觉得读书人只有那些著书立作的大儒和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官员, 这华夏的土地上,还有许多一生也求不到功名的落魄之人,他们也许微不足道,但却是圣学的基石! 没有他们传道授业,传播知识,哪有上边那些人的风光。 你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却恰恰就是你们孔家的【民心】,是香火的供奉者! 他们也许碌碌无为,但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成为栋梁, 你觉得这天下读书人多了,对于孔家的思想传播来说,是不是坏事?” 孔讷仰着头,心中登时有了想法! “先回去想想吧,我去找老陈算账,回头找你分红!” 张异见孔讷的模样,心中暗自吁了一口气。 他利用孔讷的迷茫,在他孔家身上小小布了一个局,至于这个局会不会成功,那就看华夏有没有这个缘法了! 反正就是个闲子,不成算求。 他一走,孔讷也走了。 二人坐过的茶馆,一个人将纸笔收起来,马上前往皇宫。 不久后,高见贤收到纸条,亲自入宫。 他来到御书房门口,却见朱标也站在门口,并不进去。 “太子殿下!” 高见贤低声问安,朱标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 “把你的东西交给我,我拿进去!” “行,这是孔家子和张家子在闹市中的对话,臣觉得重要,就赶忙交过来! 太子殿下,请帮臣给陛下问安,我告退了!” 从朱元璋将“生意”交给朱标那一刻起。 朱标从某种意义上,也插手了检校的运作。 这个机构虽然不如后世出现的锦衣卫,但毕竟也是一个情报组织。 太子殿下插手这种组织,于外边来说有损威严, 维持一个心知肚明,却不揭破的关系非常重要,高见贤递过去密奏之后,转身就走。 朱标深吸一口气,让太监不要通报,悄悄走进御书房。 此时的皇帝,卸下所有的防备,正抱着一个孩儿,满是笑容。 “父皇,你可别说谎,你答应我的事情不许反悔!” “老四,你就这么小看朕?” 朱元璋抱着的孩子,正是四皇子朱棣。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