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怎么在这种关键时刻,刘先生会说出这种话? 他不理解,皇帝似乎却早有预料,朱元璋等刘伯温说完,道: “那先生觉得,还有谁能胜任右相之位,朕觉得先生也很合适,若不然……” 刘伯温登时惶恐,跪在地上: “臣更不行,臣这性子当当御史便可,这中书省臣却决不能胜任!” “先生这是小看了自己!罢了,这件事臣再考虑考虑……” 朱元璋顺其自然转移话题: “对了,最近你手下的御史可不安分呀,朕收上来关于弹劾龙虎山的奏疏没有一百份也有八十了,他们这是没事做,天天给朕写奏疏逼宫呢?” 刘伯温道: “御史向皇帝进言,本在职责之内,是非对错,由陛下定夺! 可言官若只会察言观色,趋利避害,反而不是大明之福! 且,微臣虽然是御史台的主官,但上有御史大夫节制,下边的御史,也不全是要看微臣行事!” 他这话说得没毛病。 御史这种职位,从设立开始本来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 朱元璋点头,问: “那你怎么看张异这个事?” 刘伯温再次沉默下来,皇帝是让他表个态度,但这个表态却不好做。 “臣以为,御史们的担忧有御史的道理,孔家的形象很重要,张家的身份也很敏感,若是有什么坊间流言传出,对孔家来确实不利,那些御史之怨愤,也是为了维护孔家的名声! 其实臣以为,如果陛下不喜他们这种态度,不如让孔家人出来亲自澄清! 孔希学不是马上要到了吗,到时候…… 真相自明!” 朱元璋见他将皮球踢给孔家,主打一个因果不沾,也是觉得好笑。 他知道自己在刘伯温身上大概讨不到多少好处了,挥手道: “行了,朕明白了,你的想法朕会考虑,回去吧!” “臣告退!” 皇帝火急火燎将自己召唤过来,问了几句话又放自己回去。 老刘心中,似乎隐约已经有了什么猜测。 他低着头,一路出宫。 直到出了宫门,他才自言自语: “陛下好手段,老夫还是上当了!” …… “父皇,您……” 另一边,朱元璋让人送走刘伯温,朱标此时才真正反应过来。 他大惊小怪的声音,朱元璋并不见怪,反而很欣慰: “你总算开窍了,这次明白朕的心思了?” 朱标无声点头,道: “这次父皇是在给刘大人挖坑呢,父皇要提杨宪,目的在于拉出一个新的派系,这个派系自然不能以刘先生马首是瞻,依附在浙东派之下! 所以父皇想用杨宪作为北方派系的领头人,第一个就是将他和刘夫子做分割! 而今日刘夫子对他的评价,恐怕就是他们分裂的开始!” 朱元璋强调过许多次,帝王心术最重要的就是平衡。 君王和臣子相互依赖,也天然的站在对立面。 臣子会不断试探君王的底线,从君王那里一点点抠下他的权力。 君王天然的,也会去分化,离间臣子,免得他们架空自己。 这无关善恶,喜好。 朱标从张异身上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立场! 人皆有立场,屁股决定脑袋。 经历了许多,他相比以前,终归成熟了不少。 “只是儿臣不明白,为什么刘夫子明明跟杨宪关系如此好,却还是会在您面前说他的坏话? 这不是送把柄给父皇拿捏吗?”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道: “朕为什么会将他放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跟今日他选择反对杨宪为左相是一个道理! 刘伯温的心眼子很多,可他本质上和其他人不同,他大抵算得上是个正直之人!” 朱标:…… 那皇帝的行为,算不算欺负老实人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