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徐家求上门,照顾我黄叔叔-《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读书的人并非张异,而是稚嫩的女声。

    徐家丫头闻这声音,眼睛一亮。

    哪怕是城里的大臣和功臣家里,肯让女儿读书的人也没有几家。

    当初徐达给她找老师,谢氏还抱怨过几句。

    可想而知女子读书的人之少。

    可是这道观中,居然有个女孩子读书,徐家丫头还没跟她见面,就有几分天然的亲切感。

    且,那小女孩读的并非圣贤书,而是一些奇怪的内容。

    “师弟,信国公夫人来访!”

    张异正在教小孟瑶读书,邓仲修通报让他一愣。

    信国公,那不是徐达家的人吗?

    好好的国公夫人找他干嘛?

    他见过谢氏一面,那位夫人给他留下的印象还不错。

    张异赶紧说:

    “那请国公夫人进来呀!”

    邓仲修得他允许,去墙外迎接谢氏母子。

    “小地主老爷,国公夫人很厉害吗?”

    孟瑶放下书,好奇询问张异。

    自从老孟的事之后,张异不管出于同情还是其他,聘用李氏这件事就变得顺理成章。

    接触李氏和他的闺女小孟瑶之后,他也挺喜欢这对知书达理的母女。

    尤其是小孟瑶,又好看,又乖巧,张异自然会多亲近。

    他不缺吃食,也经常给小孟瑶投喂,补充了足够营养的小孟瑶,变得越发好看。

    在张异教导李氏未来如管理水稻的知识中,他发现孟瑶的学习能力不错。

    干脆将孟瑶接到道观中,教她知识。

    二人相处早就如兄妹一般,张异也十分疼爱这个妹妹一般的女孩。

    他温和回答:

    “国公厉不厉害不知道,信国公徐达,乃是我大明军方第一人!

    这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驱逐鞑虏的大英雄!”

    孟瑶闻言,眼中全是崇拜之色:

    “娘亲说过,蒙古人都是坏人……,陛下是好人……打蒙古人的人,也是好人……”

    徐家母子被邓仲修引进来,刚好听到兄妹二人的对话。

    谢氏登时对张异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多谢小道长谬赞,我代我家老爷谢过!”

    她朝着张异行礼,徐家丫头和徐允恭有样学样。

    “夫人客气了!”

    张异赶紧站起来,回礼。

    谢氏道:

    “应当的,道长救我孩儿两次,上次匆忙,还没来得及谢过道长!

    今日又有事求上门来,却是十分惭愧!

    想不到道长对我夫君评价如此之高,可这军中第一人的称呼,我万万不敢替夫君接受……”

    张异笑而不语,他理解徐夫人的顾忌。

    常遇春此时还没死,徐达和常遇春之间的军中第一人的讨论就不会平息!

    谢氏这个人,在野史上有嘴碎的毛病。

    可她在妇德之上,却没有太多让人诟病的地方。

    她养出来的子女,除了皇后徐氏之外,无论是徐允恭还是后来的儿子女儿,都是可圈可点的!

    可不像蓝氏,那可太跋扈了。

    张异这话要是传到蓝氏耳中,大概又要被记恨一下。

    上次他拒绝蓝氏之后,虽然常氏与他关系不错,可跟常府的交情却淡了不少。

    “师兄,请奉茶!

    夫人,去里边坐吧!”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如今粮食也收割了!

    坐在院子里已经不太合适,张异干脆从不大的道观中,整理出一间会客的房间!

    徐家母子点头,进入其中。

    刚进门,徐家丫头就被一个钢铁做成的炉子给吸引注意力。

    屋子里的温度,明显比外边暖和不少。

    而让整个屋子暖和的原因,就是角落的炉子。

    徐家丫头的目光,吸引了同是女孩子的孟瑶的注意力。

    “姐姐,这是地主老爷做的炉子,很暖和对不对?”

    钢铁做成的炉子,确实很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徐家丫头带着弟弟,一起跑到炉子之前。

    谢氏板着脸:

    “注意礼节!”

    徐家姐弟才惊觉自己的行为有点不礼貌,正要说什么?

    张异走过去,主动讲解这炉子的原理,为徐家兄妹解围。

    “这是你做的?”

    炉子这种东西,其实古代不少。

    可是用钢铁做成的炉子,确实很少见1

    张异设计的方案,自然是后世改良过的火炉。

    比起这个时代的炉子,优化的地方还是不少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