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被黑,是朱家人的宿命-《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若不是出行北美,对于华夏国运太过重要,老朱真想快意恩仇。

    就算此时,他也想试试玄武大炮的成色。

    好不容易压下这份诱惑,在明军出海之前,玄武大炮的事,还是要保密……

    朱元璋转换心情,细细听张异说起日本的风俗民俗……

    果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父子二人颇有种乡巴佬进城的感觉。

    在张异诉说之前,他们一直以为日本有一位国王。

    如今看起来,小日子那边的天皇,和春秋的周天子差不多,大概已经被架空了。

    将军,幕府,才是那个国家的统治者。

    “果然是蛮夷!”

    老朱冷哼一声,给日本下了个定义。

    关于刘伯温提议的再派使臣这件事,在老朱心里已经不再考虑。

    他以前没有打日本的心思,本来只是想着朝贡就算了。

    可按照张异的说法,这个狼子野心之国,缺乏教化!

    那就让大明给它一个好好的教训就是。

    既然已经决定为敌,那大明自然就不该再派使臣,万一人家真的朝贡了,降服了?

    自己好意思去打人家吗?

    想通这一点,皇帝瞬间念头通达,忍,忍个屁!

    看不顺眼的,就按在地上摩擦,那才是他的真意。

    也因念头通达,他对日本这件事反而不气了。

    该来的日子,未来一定会再来。

    “行,知道你没事就行,你继续写你的元史去吧,我祝你早日将天界寺拉下马?”

    张异嘿嘿笑:

    “承您吉言!

    叔叔你最近应该还在应天吧?”

    张异突然问了一句,老朱点头:

    “你想我做什么?”

    “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我忽悠别人弄了个拍卖行,就是那个打探您底细的陈珂!

    如果叔叔有心,可支持他一下,我也好让我的玻璃镜子,多卖点钱!”

    “行!”

    对于拍卖行和张异的镜子,老朱本身也有兴趣。

    他一口答应,张异将他送到门口,住家父子二人上车。

    朱元璋上车,就陷入久久的沉默。

    “父皇在想什么?”

    朱标询问,老朱过了一会,才叹息道:

    “在想我大明的亡国,和满清的修史……”

    伴随着张异越发信任皇帝,他对于许多事情的诉说,不再那么有戒心。

    关于大明是怎么亡的,是谁灭亡大明,这些事逐渐被朱家父子所知。

    老朱也从一开始的我朱家必定千秋万代,到现在逐渐回归理性,相信明亡的事实。

    他本身也很少去询问大明是怎么亡的。

    一个朝代,走到后来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能解决问题,延续王朝的寿命自然好,

    如果只是不可避免的毁灭,人性的本能会让他回避这个问题。

    毕竟不是谁都有兴趣在结婚那天知道他未来是什么时候离婚的。

    张异不经意说出来的信息,让老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其一,至少我们知道建州女真,就是未来灭我大明的祸首!

    其二,从修史这件事上看,我朱家的皇帝,未来的名声恐怕都不会太好!

    这根源出在朕身上?是朕做错了什么吗?”

    朱元璋并没有发怒,就跟论道一样,他把问题摆开,跟朱标讨论这个话题。

    类似的话题,其实父子二人也好,他们跟张异也罢,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答案,父子二人也很清楚。

    张异说过,老朱被黑的原因,和他过度集权和对官员这个阶层的剥削有关,另外一个就是动了南方地主的利益。

    终明一朝,文官大多数来自于南方。

    虽然后来有了南北榜,但挽回局面也难了。

    官员来自南方,经济中心也来自南方,等于朱家的皇帝,刀刀都砍在天下读书人的脖子上,这还想有个好名声?

    你活着的时候人家不敢怎么样,你亡了,大家的新仇旧恨直接就上来了。

    但这依然不是问题的根源。

    根源在……

    “传播权!”

    朱元璋并不需要朱标的答案,答案显而易见。

    读书人垄断了知识的传播权,史书也是这群人写的。

    在知识等于儒家的时候,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也是儒家人制定的。

    甚至用张异的赐予来说,这个名为华夏的平台,都是依托儒家的世界观来搭建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皇帝也不过是这个平台上的暂时的管理者。

    他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威风一时,但依然逃不离过往的宿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