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闻,杨大人想推刘道长入主玄教院!” 张异才此时才明白邓仲修的忧虑。 玄教院的主事,本来谁都以为是内定邓仲修。 龙虎山一脉的威望,加上邓仲修最近的表现可圈可点。 他入选玄教院在外人看来本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张正常久居龙虎山,或者游历天下,他本人并不适合接玄教院。 邓仲修入主玄教院,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张正常坐上那个位置。 可如今杀出一个刘渊然,这就让邓仲修紧张了,甚至有点绝望。 刘渊然虽然也年轻,可和邓仲修不同,,他少年成名,早就有独当一面的本事。 这种能在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哪怕他此时年轻,。 也不是此时的邓仲修能比? “皇上,不会变卦吧?” 邓仲修虽然心知肚明皇帝是谁,他也跟自己详聊过。 可依然免不了担心。 张异耸耸肩,对于他而言,玄教院这个位置,能不坐最好别坐。 这不是一个道观的主持之位,那是一个从二品的官位。 哪怕这个位置一般由道士来坐,依然改变不了这个性质。 更何况,老朱设置这个玄教院出来,不就是针对龙虎山的? “这玄教院的位置,能不争就不要争,一来咱们争不到,二来争了也未必是好事! 如果是刘渊然来坐这个位置,其实也不是不行…… 此人算是有道之人!” 关于朱元璋会如何对付僧道,其实张异自己也没有多少想法。 关于这段未来的轨迹,早就随着他的出现被搅得七零八落。 张异只能根据自己对皇帝和对刘渊然的了解,给出自己的建议。 在他看来,皇帝独宠张家,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能分走张家一些力量,还证明老朱对张家放心,如果什么都交给张家,他才会睡不着。 有个人,老朱曾经毫无保留的任他胡闹,甚至坐视他壮大。 这个人,叫做胡惟庸…… 他的下场就不用多说了。 不过他看邓仲修的模样,大概这位师兄是看不破的。 人,一旦有了欲望,多少还是会改变。 “师弟既然这么说,我相信师弟不会错!” 邓仲修虽然失落,但他对张异的信任也是盲目的,只经过很短的挣扎,他就放下了。 “不过,另外一件事却闹得很大,师弟你有阵子没去朝天宫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收到消息? 这件事,才是动了我道门根本的风暴! 这件事,连师父都惊动了,他老人家也提前赶来京城……” “什么事?” 张异对邓仲修要说的话其实心知肚明,但却故意装疯卖傻。 宋濂这阵子疏远了他,他大概也知道对方的选择。 反正《元史》他已经写完交给对方,双方的交易算是完成了。 那位老夫子的动作,至少他“表面”上是不知道的。 “朝堂上,吵疯了!” 邓仲修道: “宋濂宋老夫子,也不知在修书的过程中受了什么刺激,竟然上书给皇帝,说要给我们僧道二门纳税……” 邓仲修脸上,也有几分怒意。 很明显这件事就算是他也非常生气。 僧道纳税,这可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儒家那些人是吃饱没事干,跑来动他们的利益? 张异闻言暗笑,不管是谁都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自己的诉求。 都说出家人淡泊名利,可如果动了整个教派的利益,该撸袖子上还是要撸袖子上。 僧道二门,其实在君权越来越集中,程朱之后儒家完成神化的转变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成气候。 能像三武一宗时期,发展到影响社会根基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存在了。 不过僧道的基本属性还是在的,相比而言,不事生产和部分免税这种特权,也一直延续下来。 他们是方外之人,这个利益群体所剩不多特权,也不会被人在意。 张异挑起这个矛盾,其实是牺牲了本阶层的利益,试图去影响另外一些事,不过他自己也是认同僧道纳税这件事的…… 纳税这种事,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的。 一旦有一个特权群体存在,那别的特权群体也理所应当的索取权力。 就如明清的儒教,当程朱之学将儒家宗教化之后,读书人和中世纪的传教士一样,其实本身就是一个阶级。 这个阶级一直存在,但经过前元百年的发展,已经完成对【天下】改造的儒教,自然会要求更多的特权。 这种特权,已经不仅仅是官僚与皇帝共天下的权利。 秀才,举人…… 这种在前朝仅仅是一个身份,并不代表官员的民身,赫然也拥有了特权。 他们身上的特权,尤其是税收特权。 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百姓身上,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