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管事站起来,警告一句: “您可别想着去乱说话,这件事若有一丝半点传出去,你小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杨管事说完,转身离开,沈万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想哭哭不出来。 此时,有人通报,另有访客。 等沈万三叫人进来,那人径自将那份单子带走了。 这动作,让沈万三隐约升起一丝希望,至少还有人治杨宪一治。 …… 皇宫,朱元璋在半个时辰后,已经拿到了杨管事开出来的单子,上边每一个名字和名字背后的价钱,就是对他最赤裸裸的讽刺。 杨宪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从他投靠自己开始,在自己身边从事文书工作,再到后来展现出外交方面的天赋,到后来在检校的出色表现…… 杨宪的能力,朱元璋是认可的,包括刘伯温也认可他的能力。 只是老朱没想到,真把他提起来后,他竟然能搞出如此多的幺蛾子。 德不配位! 张异那首《中山狼》已经说得非常透彻。 “朕是没想到呀,杨宪杨大人在搞钱这方面,可算是绝世奇才,朕看前朝那些官员,都没他能贪污……” 朱元璋将单子递给朱标,朱标一看,脸色大变。 七十七万两银子,杨宪是越来越飘了。 新朝初立,货币奇缺。 不说白银,就是民间流行的铜钱之类,也隐约有不够的趋势。 这七十七万两白银,先不说本身的价值,沈万三能不能拿出来还未必可知。 就算要拿出来,少不得要贱卖田产,产业…… 也就是说,杨宪让沈家这么一折腾,少说也要折腾掉沈家上百万两银子。 太狠! 朱标对杨宪这种做法的第一感觉,就是杨宪不给人留活路。 他这种做法,太过猖狂。 是得意忘形。 “他也在检校待过,他就不怕父皇抄家?” “正因为他在检校待过,所以他不怕朕……” 朱元璋冷着脸,嗤笑: “他太熟悉检校的运作方式,他也知道检校在地方上没有影响力!也知道如何避开检校的探查…… 只要能堵住从地方到京城的这条路,他杨宪就可以天衣无缝,吃掉江南富户们的财富!” 朱标默然,朱元璋继续道: “海盗案至今,一共牵连江南富户九十七家,其中罚没田产、粮食、产业之类的东西,根据杨宪给朕的汇总,折合大约三百多万两银子…… 他杨宪一个人从沈万三这里,就拿走七十七万两银子,朕这还不算他收的其他买命钱。 还不算,地方官员给朕抄家的时候,有没有贪墨一些…… 这些杂七杂八算起来,这些狗官赚得未必比朝廷少……” 老朱的杀意越发浓重,他恨不得现在就将杨宪抓起来砍了。 只是杨宪还有利用价值,他要让他站好最后一班岗。 海盗案,还在有条不紊的推动。 杨宪的权力之大,连李善长都要避其锋芒。 朱元璋这几日也当没有看见杨宪的作为,这件事逐渐过去。 几日后,早朝。 商讨完其他事后,杨宪主动提起: “陛下,臣有事启奏!” “说……” 朱元璋允许杨宪开口后,杨宪道: “关于前几日闹的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之事,臣觉得也该有个定论…… 正好道人刘渊然带着京城僧道的血书呈给皇上,微臣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如今刘渊然就在宫外,请陛下恩准刘渊然进宫。” 他说起这件事,朝中文武百官都愣了一下。 因为海盗案突然爆发,浙东派发起的这场风波也偃旗息鼓。 大家都心知肚明所谓的僧道纳税案是怎么回事,那些和尚道士纳税不纳税跟他们屁事? 所谓指桑骂槐,莫过如是。 那些僧道闹,是好事…… 闹起来他们才能浑水摸鱼。 此时杨宪重提这件事,百官不明白他想做什么? 但大家还是支持他让刘渊然进来的。 那些和尚道士的火,也憋得差不多了,该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去影响皇帝的意志。 所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元璋身上,想要看看他怎么说? 朱元璋对这件事心知肚明,他回答: “那就让人进来吧……” 刘渊然这个年轻道士他有印象,有点神通,且也是个人才。 在皇帝的心目中,刘渊然算是可用之人。 他点头,同意了杨宪的主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