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位颇为神秘的商人,每件事都算是踩在时代变迁的节奏上。 说是洪福齐天也为过,但真的只是运气? 不说别的,他能提前在京城布局生意,就顺应了大移民的大势。 海禁之后,注定有许多富户会落寞下来。 吴地一带的失去了海贸,是养不了那么多的地主豪强的。 随着皇帝迁徙百姓,注定有许多富户也会跟着背井离乡。 他提前来应天府布局,就已经胜过太多人。 “对了,忘了浇水……” 二人聊着,张异突然想起药园子的水稻,急忙跳起来。 “以前这些活都是老孟做的,他不在了,我倒是忘了……” 张异自言自语,丢下二人一溜烟跑了,那些实验田可是他的命,不能懈怠。 试验田里的水稻,其实并不需要每天都管理。 问题是上次老孟除草施肥放水,已经有好几天了。 他突然走了,道观里许多事张异只能亲力亲为。 朱家父子跟在张异后边,却看见他熟练地操弄工具。 给实验田浇水不难,张异特意制作了个手摇的水车,可以将蓄水池里的水灌溉到农田里。 老朱对他能制作出稀奇古怪的工具已经见怪不怪。 他看着田里的稻谷,张异跟他说里边有十种品种,都是他从各地收集回来的稻种。 一般人不经过指点,是看不出来区别的。 朱标见张异摇水车挺难,过去帮忙,朱元璋呵呵笑,走在田地中。 他突然发现有杂草,顺手拔草。 草有点多…… 显然老孟夫妇上次除草有些日子了。 老朱左看右看,发现了一把锄头,干脆除草起来。 他也有几十年没干这个活了,一开始还有些陌生…… 不过做着做着,年少时,随着父母开荒的记忆逐渐涌上心头。 其实朱元璋真正种田的日子也没几年。 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家人就没了,真正跟着父亲种田,大概也就三年左右。 可是做着做着,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涌上心头,皇帝也不觉得累,只是努力除草…… 另一边的张异回头,看着黄和熟练地挥舞锄头的样子,莞尔一笑。 不过,他眼中马上闪现出一丝疑虑,为什么黄叔叔对种田这件事如此熟练? 这点疑心,在张异心中闪过,就不再关注了。 …… 一辆马车,缓缓靠近清心观。 清心观门口,检校的人马上警戒,可是看到是信国公府的马车,为首的凌说让人放下警戒。 “原来是国公夫人!” 谢氏和徐家姐弟下车,凌说主动去行礼。 “检校凌说,见过夫人。” “你是检校?” 凌说自报家门,谢氏还愣了一下。 最近检校在朝堂上,可是逐渐由暗转明的趋势。 其中最为标志性的事情,就是今天处理常府的案子。 皇帝直接绕过刑部,大理寺、而选择让检校上门拿人,审讯…… 谢氏虽然是妇道人家,可身为国公夫人,她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渠道。 检校在这里,那道观里的客人是谁,不言而喻。 “凌大人,是不是不方便?” 谢氏猜到皇帝在道观,其实已经有了退意。 她来清心观,无非是关心一下张异,张异这个孩子于徐府有恩情,这次徐府也因为他的事情牵扯到里边。 朝堂中的水很深,虽然这孩子有皇帝陛下庇护,但谢氏也想多提醒对方一句。 只是刚才在孟家人多口杂,她不方便多说点什么? 但谢氏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皇帝对张异的关心,他第一时间就出宫来了。 “夫人知道里边是谁,那就没事了,徐家小姐是道观的常客,属下让人通报一声,您自进去吧……” 凌说说完,做了个请的姿势。 谢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徐家母女进去。 她心情忐忑,生怕惊扰皇帝,徐家丫头也看出了母亲的犹豫,她一溜先跑进去,利用孩子的优势给谢氏探路。 “你这孩子,慢跑……” 见姐姐跑了,徐允恭也跟着跑。 谢氏一着急也加快脚步。 “道……士……哥……哥……,我们来看你了……” 徐允恭奶里奶气的声音,在后院传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