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武圣? 说起武圣,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关圣帝君关云长。 常遇春虽然敬仰那位先辈,却没有办法将他和关羽联系起来。 张异一看他的表情,大概就知道他误会了! “我说的武圣,非关圣帝君,而是孙武,孙子……” “你的意思,是我在家的时候,留下自己的兵书?” 提到孙武,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那本兵家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常遇春听张异居然给他提出这种意见,赶紧说: “我的本事,和孙武他老人家比起来,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别说我老常不行,就是让徐达那老小子过来,他也写不出什么好兵书! 小真人,您是真的太看得起我了……” 常遇春脸色登时通红,否决了张异的提议。 张异笑道: “其实我倒是觉得,常将军可以写出一本好兵书! 小道让常将军写的,不是类似孙子兵法之类的理论之书,而是练兵之法!” “练兵术?” 常遇春心神震动,张异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条从未实践过的道路。 “没错,小道喜欢读各种杂书,兵法也略微读过! 孙子、孙膑、虎钤经这些经典,自然能引人深思,但小道一直也疑惑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这些兵书都是在讲大道理,却不教人实操…… 就如小道吧,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如果让小道上战场指挥战斗,最终只落得一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小道在想,如将军这般从市井出身,却成为一代名将的将军,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所以小道也研究了一下,发现要领军并非容易之事…… 那其中的门道太多,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问题。 兵书之法,大家只论道。 却从不说明实践之术,但这些东西,小道认为对于常人来说,才是真正的财富。” 张异这番话,落在常遇春耳中,却如惊雷。 他指出了华夏兵书自古以来的一个空白领域,练兵之术。 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传的是道。 而华夏自古以来重道不重术的传统,关于那些烦琐的练兵方法,却少有人整理成书。 张异见常遇春的神情逐渐兴奋起来,就知道自己的提议是正确的。 也许中国第一部真正注重实操的兵书,会提早数百年诞生。 张异一直和黄家父子说过,小术也可窥见大道。 就如戚续光的《纪效新书》横空出世,也算是在兵法这个领域开了一个先河。 虽然过往的兵书,并非也全不讲练兵, 但大抵都是以讲道理为主。 可道理这种事,放在每个人身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常遇春读孙子,他领悟出来的东西肯定比自己强。 换成一个平庸之人,那感受未必有多深刻。 可练兵之术不一样,讲的就是最朴素的实操。 古代的将军,在领兵的过程中,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练兵之法。 但大家各行其是,却不曾将这些东西推广开来。 而名将的练兵之法,恰恰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尤其是像常遇春这种以武勇著称的名将,他训练军队的方法,也肯定有过人之处。 毕竟大军冲杀,可不是单凭一个人的武勇。 手下有一支如指臂使的军队,才是常遇春最强大的本事。 这支军队,是怎么练成的? 总不能靠给他们灌输孙子兵法的大道理,那些实实在在的战术训练,才是一个将军最大的财富。 “小真人说的是!” 在张异的指点下,常遇春似乎找到了人生目标,眼中暗淡的光芒,也逐渐闪耀。 常家姑娘见张家弟弟只是随便几句话,竟然让常遇春的精气神变得不一样。 她赶紧地朝着张异点头。 张异回给她一个鬼脸。 这是独属于亲密之人才有的待遇,常氏对最近和他的疏远感,登时一扫而空。 “弟弟,我先送我父亲回去!” “告辞!” 张家父子目送对方离开,张异对自己的话术很满意。 人最容易迷失的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常遇春就处在这个状态,所以他随手给他找个目标,让他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老张盯着自家儿子看了许久,才对张异说: “你既然要交好常遇春,何必要招惹常茂? 今日你若就坡下驴,说不定和常府的关系,也就和解了……” 张正常有些看不懂张异,如果说他厌恶常家,不见就是。 反正常家该得罪的时候也得罪了,不怕再多得罪一个人。 可是张异和常家丫头关系不错,对常遇春运气似乎也很好。 那他为什么要刻意刁难常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