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政策的推动下,是无数人的命运受到影响。 刘基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或者非常忐忑。 浙江是他的故乡,这个试点的政策如果不行,恐怕他要背着乡亲们的骂名…… “如果工商业不足以吸收掉多余的人口,老夫恐怕无脸见江东父老!” 刘伯温自己也没有觉察,在张异这里,他倒是可以尽情吐露心中的不安。 张异呵呵笑: “就陛下今年的大移民,浙江的土地矛盾没那么严重……” “关于商税改革,同样也激起地方商人的反对,以前朝廷的税改不过三十税一……但是按照新的税法试点,这对于巨富来说,反而负担更重! 他们本来就断了海禁的路子,又被提高商税…… 我朝中许多同僚,已经准备让家人迁出浙江……” 刘基说到此处,颇有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张异能感受到这位传奇名臣的疲累。 浙江从南方开发开始,就一直是风水宝地,哪怕延续到数百年后,依然是如此……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情况,浙江人能政治,经济各方面全面开,逐见着地方的人杰地灵。 可是人杰地灵也有人杰地灵的烦恼。 因为经济发达的缘故,在浙江经商的地主多如牛毛! 刘基动了这么大一批人的利益,哪怕他的初心是为了家乡的未来,可依然不被许多人理解。 他这个浙东派的领袖,都感受到来自老乡们的质疑。 “刘大人这是怕了,还是累了……?” “不过稍微感怀一下,老夫自有取舍,不用你安慰!” 小老头明明是来倾诉的,却傲娇得不行,张异也懒得揭穿他那点小心思。 “海边的百姓,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这也很很考验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 张异默然,在政策落下的时候,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骚乱,这些骚乱之下,可能就是许多人的家破人亡。 这次浙江的改制,已经是做好准备了。 可他也明白刘基的担心。 海禁后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地方能不能消化吸收? 发展起来的工商业试点,能不能达到朝廷预期的效果。 浙江已经成了朝廷的药园子,试错了,于朝廷来说没什么,可是落在浙江百姓头上,那就是灾难…… 张异理解刘伯温苦恼,他突然想起一件事: “刘大人要是有空,可跟我去一个地方……” “何处?” “去了便知!” 张异让离青陌备车,出了门,一路朝着自己的田地去。 等到了地方,刘伯温跟随张异下车,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刘基并不明白张异找他干什么? “刘大人可曾了解民生,知道百姓疾苦?” 张异的言语中带着一丝挑衅,刘基冷哼: “你真当老夫是那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之辈……” 他说完,突然意识到张异想要带他看什么东西,刘基不由将目光落在农田之上,一开始,刘伯温其实没有发现这片田地的异常, 可就如他所言,相比起一般的读书人,刘基并不是那么缺乏生活常识。 “你要带老夫来看的,是这些东西? 这稻田的产量不错……” 张异点点头,道: “那刘大人认为,这稻田一亩能产多少?” “二石?” 刘基不确定,张异指着远处劳作的农民道。 “大人为什么不去问问?” 刘基看了张异一眼,主动前去,寻找地里除草的农民。 等过了一会,他失魂落魄回来。 “他说得是真的,真有三石的亩产?” “虽不中,也不远!” 张异笑笑,回答! “怎么做到的?” “粪丹,还有一种新的稻种…… 刘大人难道没听说过,我正一道一直宅推广的种田技术?” 正一道利用药王太上推动的改革,刘伯温记忆犹新。 可他还真未仔细研究过其中的变化,等真正看到眼前的情景,刘基才明白,龙虎山干了一件大事。 也许可以改变华夏国运的大事。 农耕之术,虽然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但民以食为天。 任何能提升粮食产量的技术,都值得期待。 刘基不信,又跑回田里,来来回回走个不停。 “你的意思是……这也许是,能改变浙江百姓的东西?” “是,也不是! 但贫道觉得,我龙虎山的努力,终归没以后白费!” “少给我卖关子,这写稻子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