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国士无双,积极自救-《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朱标闻言一惊,他蓦的站起来,脸上全是惊疑不定之色。

    刘基是如何知道他们父子的身份?

    他怔怔地看着刘基,刘基只是见他反应,就已经得到自己的答案。

    他郑重其事,跪在地上,道:

    “知道殿下的立场,臣自然知道该如何做了!

    虽然臣心有公正,可也知道众口铄金,若是我背后没有人顶着。就算我想掺和这件事,也有心无力!

    可明白陛下背后的高人,原来是清心观那小子之后,臣就知道殿下的立场了!

    那臣,自然会全力以赴!”

    朱标听明白了刘基的话,

    他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虽然想帮张异。

    但如果自己不在刘基背后撑腰,他就算把自己舍进去也没用。

    所谓的心中的坚持,也要看能不能成事才是最重要的。

    这朝堂中,有一股不能言说的暗流,他要是硬蹚这浑水,说不定会卷入无底深渊之中。

    他的同僚,同道,至少在这件事上,肯定不会站在自己身边。

    那朱标,必须成为他背后的人。

    “刘先生,如何知道本宫和父皇的身份……”

    在给刘基一个准确的答案之前,朱标需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臣不止一次举荐过张异,陛下不肯见他,本身就是很古怪的事情!

    陛下爱见贤才,连普通的百姓,陛下都时有接见!

    可一个能提出算学入科举等多种国策的神通,陛下偏偏不见!

    臣本来就有疑惑藏在心头,直到无意中知道张异有个亲密的叔叔,名叫黄和……

    若是再猜不到陛下的身份,臣就白跟了陛下这么多年了!”

    刘伯温的答案,合情合理!

    但也能说明他智慧过人。

    黄和这个名字,不过是朱元璋当时随口取的。

    皇觉寺的和尚……

    这是独属于皇帝的自我调侃。

    朱标自嘲一笑,当时父皇要是知道,他会将张异留在身边,并且长期维持交往却不摊牌的局势。

    大概他在取名的时候,会多想一想。

    刘基既然看破了,且直接摊牌。

    朱标也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他点头道:

    “没错,张家弟弟就是父皇背后的高人,不独算学入科举,南北弥合,南北榜,你所能想到的几乎所有父皇推行的国策,背后都有张家弟弟的影子!

    只是他并不知道父皇的身份,因为某些原因,父皇也不想他知道!

    包括常叔叔,他能逃过死结劫,也是因为张家弟弟提醒!”

    刘基的瞳孔,猛然放大。

    他虽然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却还是压抑不住心中的震惊。

    他知道黄家父子的身份之后,就明白张异在背后恐怕给皇帝出过许多主意。

    但朱标所言,却依然让他震惊不已。

    “包括,僧道纳税?”

    “嗯!”

    “甚至,连宋夫子提出僧道纳税这件事,也是……张家弟弟引导……”

    刘基:……

    玛德,那就太邪门了!

    宋濂那个老匹夫,被一个八岁孩子玩了都不知道。

    朱标挑着一些张异的事,说给刘伯温听。

    刘伯温越听,越心惊。

    说了小半个时辰,朱标才将一些事简单说完:

    “先生以为,他的价值如何?”

    “国士无双!”

    刘伯温并不认同张异所有的做法,甚至许多事情,他可能站在张异的对立面。

    但这并不妨碍他给张异一个公正的评价。

    哪怕如他,一人一生能献出一个改变天下的国策,都是庆幸之事。

    张异只是关于推行简体字,南北榜这些谋略,就足以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这样的人,不该冤死在地牢之中。

    刘伯温已经彻底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殿下想要救张异,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插手的理由!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锦衣卫出手!

    可是锦衣卫乃是不祥之器,殿下也还不是真正的君王,

    动用锦衣卫,对殿下的名声并不好!”

    刘基对锦衣卫的看法,和李善长,马皇后的看法无般一二。

    但又有些许不同。

    刘基的意思,不是不能动,而是怎么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