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都死了?” 朱标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上朝之前。 刘基提前见了他,告诉他这个消息。 一场大火,数十人的性命,全部葬身于火海之中。 “昨天孟家的族人被孟老太爷招呼到他家宗祠去议事,然后,他们就再也没走出宗祠…… 根据村民去江宁县报案,当时火势撒后的得很快,并没有人走出来!” 朱标的脸色瞬间涨红,这场火未免来得也太巧合了? 他已经感受到,满满的恶意扑面而来。 原来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真想要做一件事,竟然会如此凶猛。 他深吸一口气,问: “怎么办?” 刘基眉头紧锁,摇摇头。 这场火烧死了孟家人,也烧断了他们从江宁县令身上揪出来的证据链。 孟家人身死…… 这场案子彻底成为无头公案。 哪怕朱标明知道离青陌和李氏不可能通奸,他们也没有合理的手段,去将这件事给揭露出来。 除非,离青陌自爆身份。 锦衣卫出来战场。 可是这样不仅会暴露张异的身份,也会让张异知道黄家父子的身份。 这是不得已的下策。 “先上朝!” 朱标让刘伯温离开,在太监的引领下,前往奉天殿。 太子替皇帝监国, 百官先拜过不在的朱元璋,再拜见太子。 按照往常的惯例,百官开始通报政务。 朱标提起精神,一桩一桩尝试处理这些问题,他还时不时询问李善长等人的意见。 然后他的决策,和李善长定的方向大差不差。 李善长很满意这种效果,皇帝不在和皇帝在应天,对于百官而言的体验十分不同。 朱元璋的主见太强了,他们很难有决策者言听计从的经历。 当然,这并非说明朱标性格软弱。 相反,这位太子殿下年幼监国,其实做的很好。 他有自己的主见,也愿意从善如流。 一场朝会,就在太子和群臣难得的愉快中逐渐流失。 不过大家都知道,有件事迟早要爆发争吵。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望向刘基。 刘基低眉顺眼,没有动作,此时,大理寺卿却站出来,道: “殿下,臣有一事启奏!” “准!” “今日应天府知府送上一份案卷,乃是龙虎山真人嫡传,大真人张正常次子张异暴毙岳母通奸,侵占百姓财物之事…… 臣收到卷宗之后,已经派人去应天府审核,查阅! 此事证据确凿,本当结案! 只是此事毕竟牵扯龙虎山,臣还想请教一下殿下,该如何处置此人?” 朱标深吸一口气,问: “那你认为当如何?” “张异只是八岁孩儿,但颇有神异,来京城这些年,有神医和异士之名! 如今却出了这等事,实在唏嘘。 臣以为,尽管此人是个孩儿,但国法不能不正! 所以,臣建议脱了此人的道籍,然后将他流放北地……” 大理寺卿说完,有臣子站出来说: “臣附议!” 然后,又有各种人出列,纷纷附议大理寺卿的做法。 朱标面色一沉,朝中的大臣他自然认知,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党派,不同的派系! 甚至,来自于刘基身后的同僚 他想了一下,说: “你说他犯了什么罪?” “侵占财产,身为方外之士,纵容道观藏污纳垢……” 朱标问: “本宫记得,去年那位小真人给孔克坚治病,收了多少钱? 他今年初的玻璃镜子,在拍卖行卖了多少银子?” 朱标这个问题,问得在场这些人一时间回不上来。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贪墨区区千两银子?此为其一! 其二,他还是个八岁的孩童,纵然李氏真有通奸行为,又与他何干? 此事他纵然有错,本宫却觉得,这最多也就是个面壁思过之事…… 况且……” 朱标尚未说完,李善长站出来,道: “殿下分析得有理,但话不能这么说!” 朱标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他道: “所谓国法,家规……事实就是事实,并无如果! 这世界上有家财万贯,依然一毛不拔之人。 世界之大,什么事情没有? 那孩儿虽小,却也是一观之主! 他的所言所行,享受着龙虎山给予他的待遇,自然也要承受他带来的后果。 龙虎山总领天下道教,是道教的门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