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终归是老朱的种,鲜血和权威-《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朱标环顾四周,他的目光没有落在江宁、应天两个衙门的人身上,而是先在现场的朝廷官员身上扫了一回。

    那种不怒而威的气势,让人心头一凛。

    朱标一瞬间的表情,隐约让人想起朱元璋,虎父无犬子。

    老朱家人的那股杀意,终于被他们给逼出来。

    咳咳!

    凉风吹过,朱标咳嗽两声。

    演技几乎满分。

    “太子殿下,您要保重身体呀……”

    李善长等人见他如此,赶紧劝说。

    朱标摆摆手:

    “比起本宫身体的小问题,这朝廷的问题才严重!

    李先生,您这几天告诉本宫,锦衣卫乃是不祥之器,也告诉本宫,当信任朝廷的臣子!

    谁能告诉本宫,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财产纠纷案,会牵扯到满门血案?

    会牵扯到军器?”

    说到军器二字,中书省、六部各位大员,登时头皮发麻。

    许多人承受不住,登时跪下去。

    军器,满门血案,这帽子扣下来,可大可小。

    如果一个不好,那可是要朝着造反的罪名去的,这里没有几个人,能承担得起朱标的问责。

    “你们不让本宫过问这种小案子,本宫便不过问!

    本宫信任诸位大人,因为父皇临走前将本宫托付给李相,说李相一定会好好辅佐本宫监国!

    可是,人心难测呀,李相您也看不清这些人的底线!”

    朱标说完,望向跪下来的那些人。

    可他的话语,却如一巴掌甩到李善长脸上。

    打脸,赤裸裸的打脸。

    朱标的语气中,有几分少年怨气,却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按照朝廷的规制,就连常叔叔也不能轻易调动兵马,这写杀人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是我大明的军士?还是某些人豢养的死士?”

    李善长的额头,登时冷汗直冒,这个罪名要是落下去,可就不是一般的大。

    他赶紧说:

    “殿下,也不一定是您想的那样!您别忘了,这天下统一还没几年……

    虽然规矩,朝廷在一步步建立!

    可是这乱世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私藏兵器,以防万一!

    就算南方各地,还时有造反之事!

    这些凶手,未必是我大明的军士,也有可能是北元余孽!”

    他这个理由虽然胡扯,可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朝中尚且有不少官员怀念前朝,民间的百姓自然也是不少。

    尤其是某些地主……

    虽然前元确实从南方搜刮财富,往塞北送,

    所以有了那句贫极江南,富夸塞北,还有如星火燎原一般的农民起义。

    可是,蒙古人有他可恶的一面,也有让人怀念的地方。

    至少比起朱元璋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比起来,喜欢当甩手掌柜的蒙古人,似乎也能引得一些人怀念。

    只是李善长这份说辞,未免太过牵强。

    “合着北元余孽还帮忙灭门?

    也不知道他们这是帮张异出头,还是帮某些人掩盖什么?”

    朱标终于将目光落在知府身上。

    李善长想了一下道:

    “也不一定是掩盖什么,也许,就是他们家将一千两银子的事情宣传出去,以讹传讹,让人误以为一千两银子已经到手!

    这才引来贼人!”

    李善长说完,他身边的官员赶紧附和:

    “李大人说得有道理,一定是这样!”

    锦衣卫的恐怖,在杨宪案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如果让锦衣卫往朱标所说的方向去查,指不定会有哪个倒霉蛋被卷进来。

    从私心来说,这次满朝文武非常默契的逼死张异这件事,谁都不无辜。

    如果承认这件事有阴谋,等于打了他们自己的脸。

    将孟家灭门案洗白,从利益角度而言,是他们都希望的事。

    可是他们也明白,这个理由实在太过牵强了。

    他们自己都不信,许多人脑子里已经在想是谁动的手?

    不少人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别有深意。

    “不碍事,锦衣卫查过之后,自然会有结果!”

    “殿下,不用了!咱们现在就能给殿下一个结果!”

    毛骧开口道:

    “殿下可可曾记得,前阵子高指挥使在清心观附近带走不少官员的事?”

    朱标颔首:

    “本宫记得,当时还有许多人弹劾锦衣卫……”

    毛骧道:

    “就是因为那件事,高统领就在清心观附近长期安排了几个人,他们本来是用来监视官员的,但因为后来没人去了那道观,他们也就闲下来!

    不过因为级别低,高指挥使一时间也忘了他们的存在!

    但恰恰是这几个锦衣卫,见证了应天府衙的人去抄家,并且栽赃的过程……”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李善长这边的人,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