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有点良心,但不多-《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时间流逝……

    “你们谁会种田的,去帮帮他们!

    非要本宫等这么久,本宫倒是不介意!

    不过,本宫是怕诸位大人扛不住!”

    朱樉嫌弃佃户们收割太慢,斜眼看了那些候着的百官一眼。

    他身为皇子能遮天蔽日,喝着太监泡好的饮品。

    可是跟着他来的官员们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朱樉在此,上至李善长,下至普通的侍卫,都要在已经出来的太阳下站着。

    李善长他们早就汗流浃背,听到朱樉的话,如获大赦。

    不过,百官略有遗憾。

    你知道让侍卫们去帮忙,为什么不赦他们去树荫下休息?

    张异见此情景,心中暗笑。

    朱樉这家伙还是十分聪明的,他卖了一点人情,但不多。

    反而是故意将这些官员晾在太阳底下。

    有二皇子开口,宫里的许多侍卫面面相觑。

    能进宫当侍卫并且伺候在皇子身边的,多少都有些二代背景。

    反而是锦衣卫中的一些人,领了命拿起镰刀,就下田帮忙了。

    张异将这些细节收在眼中。

    他知道老朱挑选锦衣卫的时候,特意选择了一些没有背景的人。

    有人帮忙,稻田里的稻子收割速度快了许多。

    不多时,张异吩咐的几亩田,就被收割完毕。

    稻谷堆放在地上,虽然还要经历晾晒,才能打谷。

    可是有经验的人,只看那堆成小山的谷物,已经有了答案。

    李善长面目呆滞,直到收割下来,他才明白张异没有说谎,这水稻的亩产,肯定有三石。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神迹……

    “李先生,您觉得,小真人说得对吗?”

    朱樉询问李善长,李善长硬着头皮否认:

    “臣看不出来!”

    场上的氛围登时变得暧昧起来。

    其实不独李善长,许多人都能看出这水稻的亩产绝对有的,可是李善长否认,其他人自然不回去打他的脸。

    除了刘伯温。

    刘基跟在官员的队伍里,一直显得低调。

    此时,他才出言讽刺:

    “原来李相管了这么多年的粮草,竟然也只是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

    “刘基,你……”

    自己那点小心思被刘基道破,李善长恼羞成怒。

    他忽视刘伯温,刘伯温也不怕他,只是微笑与他对视。

    朱樉见他们这样,赶紧出来打圆场:

    “李大人认不出来不要紧,走吧,咱们去另一处!

    李蛋不是说还有一片田,种的是原来的稻种?

    咱们走!”

    朱樉一句话,可把其他官员吓得脸色惨白。

    他们跟着朱樉过来看人收割水稻,可是站在太阳底下晒了许久!

    如果再晒一次,他们今日回去不死也脱层皮。

    可是朱樉已经说完,吩咐车马行走。

    李善长摇摇欲坠,很是后悔自己因为一己之私搞得如今下不了台。

    他狠狠瞪了刘伯温一眼,刘基摇摇头,一副不与他一般见识的样子。

    他越是这般模样,李善长就越气。

    张异坐在车上,将这些细节收入眼中,却是暗笑。

    朱樉是故意的。

    老朱家的孩子,果然没几个是简单的。

    哪怕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纨绔,也有独属于他自己的手段。

    “多谢殿下!”

    张异低声说道,朱樉嘿嘿笑:

    “好说,你是本宫的朋友,本宫就是顺带帮你出口气!”

    他说完,朝着前边喊:

    “速度快点,本宫还想早点回宫给太子殿下禀告!!”

    在他的催促下,马车前进的速度开始加快!

    跟在他身后的官员,见到朱樉加速,气得骂娘。

    你舒服的坐着马车,有想过我们这些辛苦跟着的人?

    不过没办法,李善长他们也只能加速跟着。

    一路下来,这些人气喘吁吁,朱樉暗自发笑。

    此时,张异才算看出那个未来残暴的秦王的一点影子。

    到了地方,依然是佃户们开始收割,会种田的侍卫下去帮忙。

    不多时,另外一片田同样的水稻被收割上来,堆在地上。

    这下子,李善长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因为,两边稻田的产量根本不用细看,只要对比地下对方的稻谷,

    就知道张异所言的神稻,产量绝对恐怖。

    “此稻叫什么?”

    终于有人忍不住,询问张异名字。

    “药王稻!”

    张异也很不要脸,将占城稻的名字给改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