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乌鸦嘴再现-《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在他看来,这位名将除了逃跑厉害一些,并不值得父皇惦念。

    工坊里的人,其实也是道士,或者说是张正常的弟子。

    朱元璋对能让张异下山,并不抱有太大的信心,所以对此事也是意兴阑珊。

    四年,中书省左相李善长染病,病重,请辞。

    御书房内,只有朱元璋一人独自停留。

    可是是朱标相求,朱元璋却愿意卖面子。

    朱标闻言点头,如果蓝玉去找朱元璋,朱元璋未必接受。

    只是不知道今年,那位李相能不能继续体面下去。

    有些人忍不住了要……”

    可是,这事至少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这算不算,给那小子一个交代?

    朱标并不知晓,皇帝的复杂心思,只是父子二人,对于这场北伐的胜利,并无怀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道士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算不算不锈钢呢,估计也不太算吧?

    不过,能做出这么细的针头,咱们已经算走过数百年了……”

    朱元璋念了王保保几句,话题还是转到朱标身上:

    “你那舅舅,就是你未来的依靠,一个皇帝没有手握军权,是十分危险之事!

    朕给你留下的老臣,你要学着收服!

    张异并没有太多的心思,放在龙虎山这小小的权力斗争之上。

    “父皇,如果要扩充玄武大炮的产能,似乎有些不够,玄武大炮的生产工艺,相对而言比较复杂!

    所以后来为了研究制造针头的材料,张异开始鼓捣十五世纪的出现的机床,这当然很不容易,他失败了许多次。

    我们手中的熟练工,都是这些年慢慢积攒出来的,如果从工部调集工匠,恐怕……

    傅友德他清楚,如果要提要求,直接跟他提就是。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朱元璋对王保保还是念念不忘,朱标无语。

    “父皇,您既然恐惧李相的权力,为何要放走诚意伯?”

    所以朱元璋干脆将蓝玉调到云南去,给他刷刷军功。

    何必绕个弯子,去找朱标?

    蓝玉是大明中生代中,朱元璋最看好的名将胚子之一。

    只是因为张异的出现,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些偏转。

    东海一战之后,关于拿下日本的事,已经被老朱定为战略去执行。

    老朱是皇帝,也是父亲。

    两年不见黄英,张异有些惊喜,也微微失落。

    “师弟,师父让你过去,有客人到访!”

    他去换衣服的时候,还遇上了正在北宋张家新雷法《电工手册》的张宇初。

    张异一溜烟跑了,留下炼铁工坊的道士们,摇头笑。

    因为暂时不能见面,沐英早就跟皇帝商量好,给他们一个离开应天的身份。

    “你直接说李善长就行了,何必遮遮掩掩,这位李先生呀,喜欢管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你那舅舅蓝玉给你提的要求吧?”

    山上的道具,如果坏了,都是他修理。

    “没错,这次伱徐叔叔主动提出,再次北伐,此战若胜,至少我大明可以分心东顾了!”

    朱标说到这里,又想到另外一件事,他骇然抬头,盯着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目光深邃。

    见朱元璋如此不予余力的捧着自己,朱标很是感动。

    这场胜利之后,如果李善长还是不知进退,就让他告老去吧。

    “老爷一直说,他欠你颇多,本来我出海回来,应该第一时间找你……”

    朱元璋大概就是从那一次他被架空开始,对李善长开始变得不信任。

    洪武二年,三月十五。

    父皇似乎对李善长,越发不满了。

    他大概明白了,接下来皇帝要做什么?

    既然刘基已经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为什么李善长不能?

    他也打压异己,却明白皇帝的底线,所以所行所为,都在皇帝的容忍范围内。

    可是和徐达相比,他依然不如。

    说话的这人叫做吴葆和,也是张正常得意弟子之一,未来的朝天宫主持。

    可是如果没有锦衣卫,百官上下都要让张异死,他朱标就是亲自监督案子的审理,又能如何?

    “真的造出来了?”

    “你娘家舅舅拿了玄武大炮,也没有用!

    朕已经准备将他调到北方战场!”

    沐英练兵,常遇春主持浙江,南直隶几省军务,就是朱元璋将战略重心转到东方的过程。

    从遇见常遇春和徐达开始,大明军的北伐,几乎就是追着这位北元名将打的历史。

    不过皇帝喜欢他,朱标也不好扫兴。

    “父皇,大哥前日来报,他准备前往龙虎山……”

    说到底,还是和他有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