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奉旨同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他如今多少也有点底气,这个底气来源于皇帝赏赐的真人之位。

    尤其是在浙江的商税改革确实起到一定作用的情况下,要钱,还是要维护理学上的传统,变成一个十分难以取舍的问题。

    “因为陛下废除了他以前的规矩,所以有些人打主意到婶婶这个有钱寡妇身上?”

    在他的解释下,张异才是真正吃了一个大惊。

    他认真去改变的东西,未必能得到他想要的未来。

    又不是故意的。

    “回家……”

    “张真人,那我们去找锦衣卫吧!”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自然逐步引发了朝廷推行的政策,和现有的户籍制度的碰撞。

    而且,关于番薯和土豆品种改良的事情,如今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张异好奇询问,他发现自己这些年,确实错失了太多的大事。

    “不管谁离开清心观,你要把我的刀还我,这是我们蒙古女人贴身带的刀……”

    由此可见,除了自己,观音奴这两年大概和其他人玩得也不错……

    张异听他说下来,大概也明白了一些。

    她没有再理会张异,只是走进李氏的房子。

    但张异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什么神物,只要剥削方式不变,老百姓想要安居乐业,那依然不可能。

    “娘,孟瑶想回家了!

    家里的地应该整理,将去年的粮食给种上了……”

    自己不就是……

    他发现了一本笔记,上边详细记录着这两年李氏她们做的实验。

    小孟瑶拉着李氏的衣服,李氏眼眶泛红。

    此事废除之时,还引发了民间学子们的争论,不少先生都在反对陛下这个做法!”

    张异牵着孟瑶的手,一行人上了马车,往清心观走。

    三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事。

    只是看见张异,她顿时没了好脸色。

    生产力会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产生的利益变化,

    以朱元璋的性子,这里发生的事肯定已经知道了。

    外边看守的锦衣卫,马上靠近。

    他听说锦衣卫在道观附近监视,本来不喜。

    草原儿女,有必要这么迂腐吗?

    他也想起类似观音奴这种蒙古人,先祖早就在汉地生活多年,就算留着一定蒙古传统,但其实受的教育,更接近汉人。

    可是底层的蒙古人,依然逃避不了这个影响。

    生产力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冲击,是有时效性的。

    能出现一个类似药王稻的品种,几率很小很小。

    番薯和土豆也是如此,如果它们无法在窗口期内完成部分改革,大明的日子依然会回到从前。

    小姑娘手里拿着包袱,走路都是摇摇晃晃,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张异感受得到。

    一会,李氏也出来,她的行礼比孟瑶的还少。

    张异主动站起来,问:

    “郡主,宫里可有消息传来?”

    但她没有,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大概也是觉得,清心观才是老孟死了之后,她们的皈依处。

    张异想起这件事,也一阵唏嘘,这一走,以古人的交通条件,估计就是永别了。

    他张异,有自己的品秩,有自己的地位。

    张异站在小屋门口,乐呵呵的。

    生产力带来的改变,让工厂对女工的用工要求开始提升。

    天下的大势,并不因为他喜欢所改变。

    李氏母女的运气好像也不错。

    在李氏她们忙着打理的时候,张异在房间里转悠。

    张异翻看那份记录,微微惊喜。

    从徐家丫头的讲述之中,张异似乎看到了关于户籍制度松绑的曙光。

    所幸他怀念的东西,并不曾被改变。

    朱皇帝既然一直不召见自己,自己就干脆去求见他好了。

    徐家丫头知道张异这三年几乎与世隔绝,虽然不曾归隐,却也不曾在意外界的讯息。

    所以哪怕整个蒙古高层八十年来,并不曾主动拥抱以儒教为主的汉人文化。

    都是现有的生产力之下,经过磨合之后相对好的选择。

    ……

    有了品秩,张异就可以入宫面圣了。

    那座小道观,其实早就是她们的家了。

    是呀!

    “陛下那边可有消息,关于如何处理郡主的事……”

    人的需求,首先是要填饱肚子,接下来才是追求口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