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樉到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正在一字一句研究张异说过的话。 朱樉小心翼翼,行了个礼,没有人理他。 他自顾找了个地方坐好,等皇帝和朱标发声,同时,他也有些忐忑。 锦衣卫记录下的内容,是将张异和他的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他生怕张异的某些话语,会让他受到伤害。 他还做好准备,如果张异真的惹了父皇,一定要求情。 “这小子,在你面前还是悠着点了,要是当着朕的面,怕不是就当面骂了!” 朱元璋一字一句终于读完了锦衣卫记录的话。 他甚至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张异指点江山的画面。 先不说张异的话有没有道理,老朱心里挺怀念跟他吹牛的日子。 老朱明白张异那点小心思,让皇帝配个丫鬟,由丫鬟去监视观音奴,也算是自证清白。 朱樉认真做了笔记,喜上眉梢,张异认为没什么大用的想法,其实给了他许多参考。 张异说的问题,却也是大问题。 几兄弟学习练兵术已经多年,彼此之间的天赋也逐渐拉大。 朱棣本应该在后边才逐渐展现出来的军事天赋,因为练兵术提前暴露。 理想? “殿下,张真人求见!” 虽然是纸上谈兵,朱樉也很好奇张异的能力。 但不管是谁,都不免受到自己的出身和三观的影响, “儿臣觉得张异说的有道理,尤其是关于科举的事情,张异确实指出了父皇的疏漏之处! 父皇只看中了那些人表面上的能力,却没有看到举荐的人才和科举人才的区别,和他们背后的资源! 父皇当初改革科举,本意上就是为了摆脱某些人的影响,可如果父皇真的停了科举,那恰恰回到起点! “对了!” “殿下说等道长起来,可去找他!” 朱樉此时才明白,原来父皇在张异身上,另有布局。 朱元璋对朱樉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朱樉心情激动,一副与荣有焉的模样。 “张家弟弟不就是父皇的镜子?” “儿臣明白了!” 朱樉知道锦衣卫早就将事情记下了,也不用他复述,只是无声点头。 他不懂军事,也绝不在不熟悉的事情上指点江山。 朱樉闻言若有所思: “这就是你建言,让常将军写下练兵术的原因?” 军队这边,一样需要一个合理的选拔制度, “那回头你给我当谋士,先帮本王赢了再说!” 提拔勋贵集团,本质上就是文武制衡。 张异指着沙盘道。 朱标沉吟了一会,说: “张家弟弟指出关于此事的弊端,不在此时,而是后世!” 解决完张异的诉求,老朱自然而然地,进入另外一个话题。 “殿下,要不咱们先比比?” 朱樉目光炯炯,盯着张异。 朱樉摆出请教的态度,认真询问。 “那贫道自然是要帮殿下的……” 朱樉只当他是谦虚,兴奋道: 虽然你说,就算我失败了,父皇也没有其他人选,但本王想要堂堂正正,获得父皇的认可……” “若是能胜老四一次,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家弟弟有句话说得听挺好,这些人能力行不行先放在一边,重要的是,他们是天子门生……” 只是这样还不够,也有弊端…… 但他脑海中的许多经典战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也有借鉴意义。 在老朱心中,他对勋贵是有期待的。 朱樉读的书,是《纪效新书》。 朱樉给出了准确的答案,张异才点头: 如果以推举制,举贤能。 “老二,张异有没有说,如何解决?” 可是和大哥比起来,自己似乎差了太多太多。 “好!” 他渴望认同,朱元璋似乎也找到了与他相处的方法。 他说完,拉住张异的手,道: “朕疏忽了,这小子骂得好!” 张异变态的记忆力,足以让他在学习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但他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军事才能并不算好。 朱标莞尔一笑,他知道关于科举的事,朱元璋听进去了。 “不胜酒力,殿下海量……” 确实做得不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