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乱人芳心,你真是蒙古人?-《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将不同的品种种在传统的不能种植的地域,增加天下粮食的产量,这就是意义!”

    张异随口给观音奴说了自己心中的计划,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的想法,听在对方耳中,却是美目涟涟。

    张异看到的未来,与古人想象的边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当他说起他先在海边的盐碱地种上水稻,观音奴只觉得天方夜谭。

    “有理想总是好事……

    人首先要会做梦,然后才会一步步实现梦想!”

    张异走到一小片实验田前,指着这些稻种说

    “这些品种,说不定会给我带来惊喜,到秋天收成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也许那时候,我就不在了!”

    观音奴心中闪过一丝念想,却没有说出口。

    “如果我漠北百姓,也能衣食不缺,就好了!”

    “你去过漠北?”张异回头询问。

    “没有!”

    观音奴摇摇头。

    她虽然是蒙古人,其实并没有去过漠北。

    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前,她的舅舅察罕帖木儿也不过是前朝民间一个普通的地主。

    百年时间,足够改变许多东西。

    蒙古的贵族们并不太曾受到儒家文化圈的影响,但底层的蒙古人,其实跟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张异怼了一句:

    “你都没去过,你共情个什么劲?”

    张异一句话差点把观音奴给气背过去。

    “我是蒙人,就算同情漠北百姓,有何错?”

    “你错就错在,没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你哥哥也一个德行,自以为是的舔狗而已……”

    不过他也不是故意怼人,在他看来,观音奴和王保保这种汉化的蒙古人,其实除了少数传统,基本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

    别的不说,观音奴要不是被礼教思想荼毒,哪怕她再看不上朱樉,在朱樉折磨她的时候,也没有选择反抗。

    正常的蒙古女人会这样,早就把朱樉脑袋都摔成八瓣了。

    更何况,八十年,其实隔阂的并不仅仅是南北汉人,元朝的蒙古人和塞北的蒙古人,同样有着隔阂。

    元顺帝回去,也有不少人不服。

    王保保哪怕军功卓绝,依然有一堆人认为他出身不正。

    在张异看来,王饱饱同样也是一个舔狗,他骨子里的行为模式,其实就是汉人那套。

    就说行军打仗的风格,常遇春都比王保保更像一个蒙古人。

    “你不许骂我哥哥……”

    王保保,就是观音奴的逆鳞,听到张异的评价,她如同炸了毛的小母猫,大有要扑过来和张异动手的意思。

    要不是实在打不过……

    她可能已经扑过去了。

    张异呵呵一笑:

    “其实你扪心自问,如果让你去漠北,过那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你丈夫去外边打仗,死了你还要嫁给他兄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观音奴闻言,眼神登时闪躲起来。

    她只是在脑海中想起这种画面,就觉得反胃。

    张异又说:

    “如果你丈夫不止有你一个老婆,他死了,他儿子继承家业,你就是他继承的财产,也是他的老婆,你接受吗?”

    “别说了……”

    观音奴等时头如斗大,张异却笑起来:

    “你确定,你真是蒙古人?”

    观音奴有些迷茫,旋即她发现自己被绕进去了,回:

    “我不是蒙古人,是什么人?”

    “可你似乎并不认同你所属民族的文化,不是吗?

    其实说白了,民族这种东西并不见得以血脉划分,五胡乱华,北方被肆虐多年!

    其中千百年来,多少百姓迁徙,流转……

    如果以血统论,真正纯血的蒙人,汉人,其实并不见得有多少?

    你认同什么文化,才是关键!

    你一个女流,如果当初跟着你哥哥回蒙古,你觉得你能适应漠北的习俗?

    或者说,你哥哥能适应吗?”

    张异说完,自顾收拾好东西,将笔记本放回原来的地方。

    他与观音奴擦身而过,留下她一个人在原地思考。

    观音奴本来一心朱标逃跑,却被张异一席话搅乱了芳心。

    她第一次产生了迷茫,自己往漠北走,是否能适应同族的生活?

    就如张异所言,她所受过的教育,是女子当从一而终,

    若是真遇见张异所言的情况,她是否能违背自己的世界观,去向现实妥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