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汪广洋看来,胡惟庸就是将他架在火上烤。 这件事涉及了好几个人,是他们能说的那? 他跟朱元璋最久,也最是了解这位陛下,锦衣卫的出现,是老朱长期酝酿的结果。 陛下不可能放弃锦衣卫这把刀,去说也是徒增烦恼。 而且,锦衣卫是谁负责的?是秦王朱樉,是昨天刚刚大婚的秦王殿下…… 他汪广洋去弹劾,不是等于给皇帝打脸吗? 汪广洋脸上,马上露出犹豫之色: “胡相,此事我们只是了解个大概,并不知道其中真实的缘由,诸位还是等等,等一个水落石出的真相……” 汪广洋本能玩起太极,他的推脱之意,宫外的这些官员哪个不是千年狐狸,登时明白了这位宰相的态度。 胡惟庸洒然一笑: “汪相顾虑周全,胡某人比不上,这等事关国都安全的大事,就算是陛下责罚,胡某也要求个答案!” 他话音一落,其他官员望向胡惟庸的目光都不同了。 汪广洋推掉的责任,胡惟庸主动接过来! 两个人有鲜明的对比,便是不同。 “下官愿意随胡相一起,向皇帝谏言!” “下官也愿意!” “老夫不懂什么大局和深意,今日就陪胡相走一趟……” 许多官员站出来,旗帜鲜明的站在胡惟庸这边。 汪广洋脸都绿了,胡惟庸这一手,闹得他很下不了台。 只见民心在我,胡惟庸心中暗自窃喜,当初李善长告诉过他,身为一个宰相的难。 宰相要获得皇帝的认可,这是必须的。但同时,宰相也要有宰相的担当。 身为百官之首,许多时候必须站在百官的前边,去对抗深宫中不可测的权力。 君权,相权…… 自古以来,宰相这个位置,本来就是作为相权的代表和君王斗争的。 汪广洋最大的失误,是他太过于在意朱元璋,或者说保全自身。 却不肯帮助他背后的阶级出头。 胡惟庸只用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彻底瓦解了汪广洋身为左相的权威。 此时,皇宫的大门缓缓打开。 他深深看了汪广洋一眼,转身朝着皇宫走去。 听从李善长的建议,胡惟庸忍了许久,但从今天开始,他要向世人证明,这中书省究竟是谁在做主。 有胡相一马当先,其他义愤填膺的官员,也紧紧跟在胡惟庸身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奉天殿,准备弹劾这件事中的一干人等。 只是走到奉天殿之时,他们却看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画面。 “秦王殿下!” 众人看到秦王朱樉,正跪在奉天殿外,孤零零一人。 他孤寂的背影,配合空荡荡的广场,显得十分诡异。 胡惟庸和百官兴师问罪的气势,却被朱樉这不按常理出牌的动作给搞得有点冷场。 “秦王殿下昨天大婚,此时应该洞房烛夜才对……” “这殿下,是主动来的,还是被皇帝从洞房里揪出来的?” 官员们正疑惑着,大殿中,传来朱元璋的怒喝: “来人,给我将这个罪臣,先打一百大板!” 朱樉跪在地上,一声不吭。 侍卫们将朱樉拖下去。 百官面面相觑,他们本来带着一身愤慨而来。 准备向皇帝痛斥朱樉和锦衣卫的失职。 只是现在还没轮到他们出手,皇帝就先下手为强了。 这让他们如何开得了口。 不但不能开口,朱樉就这么从他们身边拖过去,难道不求情一下? 胡惟庸的心口,堵得难受。 此时,汪广洋倒是先站出来: “陛下,息怒呀!” 他跪在地上,朝着奉天殿内的朱元璋大喊。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也跟着大喊: “陛下,秦王殿下昨天才大婚,不宜处罚呀!” “陛下,秦王殿下年幼无知,但罪不至此……” 一众官员,由本来的兴师问罪,变成了为朱樉求情。 包括胡惟庸,虽然他表情跟吃了屎一般难受,可是箭在弦上,他不得不发。 奉天殿内,皇帝听到百官的求情,也没了动静。 “父皇,是儿臣错,儿臣愿意认罚……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儿臣身为锦衣卫的话事人,却没有将此事办好, 儿臣罪有应得!” “陛下,此事乃是前朝余孽作乱,非殿下一人过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