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在有心人心里,谁都不曾放弃。 “胡大人?” “不急,以后有的是机会……” 退朝的时候,涂节走上来,正要跟胡惟庸抱不平,胡惟庸摆手,将他支退。 他何尝不想杀了张异,只是李善长的话,他要听。 那位跟着皇帝多年,对于朱元璋的心思还是了解的。 自己太早冒头,只会让皇帝拿了他。 胡惟庸看了不远处,也在前往中书省的汪广洋,露出一丝笑容。 他这次虽然没能带着百官拿下锦衣卫,但声望是打出去了。 李善长教导过他,身为百官之首,最重要的是在君臣之间达成一个平衡。 让陛下信任他,却也要让百官觉得,他能为士子请命。 汪广洋太过于珍惜自己的羽翼,哪怕他有资历,也逐渐会和其他官员离心离德。 可自己不同,未来的自己,只会结交更多的官员,攫取更多的权柄。 然后…… 只要大事可成,一个小小的张异,何愁报不了仇? 想到此处,胡惟庸心头的火焰,逐渐平息下来。 …… 皇帝虽然说流放张异,可是接下来一个月,却又没了动静。 这件事似乎来得快去得也快。 胡惟庸都不怎么去提了。 “这个胡惟庸,算是识趣!” 皇宫,朱元璋批完一批奏疏,突然提起这件事。 “父皇,但胡惟庸对张家弟弟却有恶意!” “有恶意不要紧,身为君王,臣子之间有恶意并不见得是坏事! 难道朕就不知道,李善长和刘伯温之间的恶意,还是不知道浙东派和淮西那些老兄弟的利益之争? 朕明白这老家伙恨不得杀了张异,但他要杀得了才行! 他哪来的权力,去动朕的人?” 面对朱标的提示,朱元璋不置可否: “如果他真的动用权力去坑害张异,朕自然要拿他! 可如果他在规则之内,就如前政治一般,该出手的时候出手,朕反而乐见其成! 规矩,是最重要的! 这人守规矩,可以重用……” 朱标若有所思,朱元璋不止一次跟他强调过平衡之术和规矩,他早就不是初哥,自然明白。 “虎穴那边,最近如何?” “听老二和老四说,虎穴又造了三张车床! 这些车床,许多构件,人力难造,但张家弟弟却可以手造出来! 根据他的说法,等车床造好之后,许多构件就能直接生产,接下来再造十张,也是可以的……” 朱标给朱元璋报了一个数目,老朱心惊肉跳。 这些车床的构件,造下来一个车床的造价差不多要一艘船的价格。 简直就是要命! 要是换成别人这么败家,老朱早就喊停了。 但烧钱的是张异,他只能默默忍受。 “有了车床,并不需要太多人力,就能造出合适的零件! 组装的枪械也多了许多,如今燧发枪一个月已经可以生产一千把…… 但其中关键材料燧石缺乏,需要找矿,采矿! 张家弟弟已经给我们指了路,朝廷很快就能开采……” 朱标拿出一张纸,那是张异给朱棣和朱樉的一份计划书。 他将东西交给朱元璋,朱元璋拿出来一看,登时头如斗大。 他以为自己只是造了一座兵工厂…… 可张异以兵工厂为核心,给皇帝呈上来的东西,却有很多产业。 采矿、冶炼、运输、火药…… 光是材料就有不少。 张异熟知朱元璋的习性,要是这些东西都是钱的,恐怕送上去皇帝不撕了自己才怪。 他详细讲述了,以兵工厂为核心,大明能养活多少人? 这些人,又能创造多少税收? “产业链……” 在工业化之后,朱元璋又接触到一个新的名词。 一个产业的诞生,并不仅仅是自己本身。 它同样会催生许多上游和下游的产业。 产业的出现,代表什么? 代表就业! 朱元璋还记得,张异说过,稳定天下,无非就是保证百姓的就业和上升通道。 在休养生息的王朝初期,就业的问题可能不会这么明显。 但随着土地逐渐缺乏,这件事会变得逐渐重要起来。 形成产业链之后,养活的人,能够纳税。 他们的钱在市场上流通,也带动经济的活力。 如果是以前,老朱大概不会理解这种道理,不过三年的浙江试点。 那座朝廷开设的纺织工厂,似乎让他多有感触。 “朝廷钱看似出去了,但带动的产业,无形中可以通过税收收回来!” 老朱自己做了一个结论。 张异交出这份东西,后世叫做可行性报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