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先把儒家打散-《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老朱感受到了危险,所以他本能的想要削弱士大夫阶层。

    他想过用勋贵集团去制约文官集团,可是勋贵这边并非长久之计。

    孔讷所谓的将释经权还给天下人的说法,很对朱元璋的胃口。

    其实说白了,是朱元璋对理学那一套开始产生动摇,他不想被人用一套理论,去制约他的行为。

    “这个孔讷,回头朕找他聊聊……”

    老朱表现出对孔讷的极大的兴趣,让张异微微松了一口气。

    皇帝虽然不喜欢文官的权柄,可他本身也是理学的拥趸。

    人殉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也就朱元璋干得出来。

    可老朱不管心里再如何认同理学的一些观念,他终归是务实的人。

    从商税中尝到甜头的他,也就对于解放思想,有了一些松动。

    孔讷的理想是将释经权还给天下人,可朱元璋绝对不会是这种想法!

    他大概率,是想将释经权收到自己手中,或者成为那些释经之人中说话最大声的一个。

    利用孔讷孔家人的身份,让孔讷去发动这场变革。

    只要儒家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老朱的目的就达成了大半。

    而张异也乐见于这种想法,将释经权还天下人。

    本质上是打破理学对儒家的垄断!

    当一种思想成为主流,去控制天下人的一言一行,儒家的权势达到巅峰的同时·,作为一种思想,其实它也开始逐渐腐朽。

    哪怕后来有类似心学之类的学说缝缝补补,也注定不成大器。

    儒家从今往后,又因为先进生产力诞生的思想,变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祸害。

    那个被后世人打倒的儒家,未必还承袭着先贤思想的精华。

    与其让它变成未来阻碍世界发展的东西,不如提前打碎它。

    没有权威,拥有不同的解读的儒家,未来新的生产力出现的时候,反而会诞生出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儒学。

    可是想要打破权威如何容易?

    儒教和权力,早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孔讷想要完成他的理想,就必须需要一个强大的助力。

    而朱元璋,就是这个打破旧思想的人。

    至于未来因为新的生产力,导致生产关系变化进而影响皇权这种事,压根不是张异该关心的事。

    反正这种事,老朱看不到,他也看不到!

    等到大势来临的时候,他们都死了。

    朱家的未来,关他张异屁事。

    朱元璋发现自己不过是随口一聊,张异这小子就给他一个不错的答案。

    三年前那种喜悦,如今再度来临。

    而且没有了隐瞒身份的限制,老朱的体验比三年前更好,当然,张异的体验好不好,也不关皇帝的事。

    见着小子依然有些局促,老朱并不打算跟他深聊太多。

    张异是提前猜到了他的身份不假,可是猜到和真的相认是两回事。

    让着小子适应一下身份的转变,免得他受不住。

    “三日后,朕回京,你跟朕一起回去!

    这几日,朕还要琢磨一些事,你暂时不用见朕!

    不过,朕交代你的任务,你要上心!

    王保保那里,你随时可以去……”

    张异闻言,问:

    “陛下,那你不给我什么信物?”

    老朱深深看他一眼,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