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空印案,师父好狠呀-《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老朱的心头火,又被张异一句话点着了。

    合着他们犯错,还要怪到自己头上来?

    不过他心头的怒火,随着张异脸上的微笑,又逐渐平息下来。

    朱元璋想起这段聊天的起点,是张异说他做事,不留余地……

    余地……

    对,出现空印案这件事,正巧就是他对数字扣得太死,不留余地。

    所以才会出现如此荒诞的局面。

    皇帝是不知道粮食会损耗吗?

    他知道,其实老朱这个人,虽然不缺乏枭雄有的大气,但在某个方面,他又显得有点小家子气。

    也是这点小家子气,让他在许多政策上,变得不明智。

    后人所谓的明实亡于朱元璋,其实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源自于他这点小家子气。

    张异不是第一次对他说起此事,在他还是黄和的时候,

    张异就聊过许多次。

    朱元璋回想起他们认识的六年中的点滴,逐渐找回这方面的记忆。

    张异见朱元璋的杀气,逐渐平息下来,

    他也松了一口气。,

    点爆空印案,是他行的一招险棋,他并不能保证自己能说服朱元璋。

    如果说服不了,这案子爆发就提前了好几年。

    可事实证明,自己终归还是说动了朱元璋。

    正如他猜想的那样,朱元璋对空印案最大的心结,不是那些官员贪不贪的问题。

    是他们不经过自己的允许,滥用职权,为贪腐制造缺口的问题。

    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欺上瞒下,自作主张。

    老朱对权力的掌控,不允许帝国之中出现这个问题。

    这当然是朱元璋的缺点,可谁没有缺点。

    反正老朱就算知道,他也改不掉。

    张异也不认为自己能凭空去改变一个冷酷的帝王。

    所以张异给出来的解法,就是将一部份的责任,甩给朱元璋。

    让他想一想,这件事是不是因为他的【不留余地】造成的。

    除了自己,大概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用这招。

    哪怕是朱标,也无法在这件事上说服朱元璋。

    张异能依仗的,是老朱对自己的信任,和自己背后代表的力量。

    这个力量,叫做历史的公断。

    既然自己能提出来,朱元璋不用去询问,也知道这些答案是后世对他案子的判断。

    老朱再换位思考一下,大概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当然,张异没指望朱元璋能够完全不生气,死人还是会死的……

    空印案,你可以说那些官员是无辜的。

    也可以说他们是对皇权的一种试探。

    杀一批,饶一批,大抵就是如此……

    “余地,余地……”

    老朱反复重复这个词语,久久不能平静。

    末了,他终于静下心来,直视张异。

    “那这件事,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

    张异摇头道:

    “陛下,贫道只负责给您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决断的事贫道不做!

    也不能做!

    空印之案,乃是惯例!

    法不能因为责众而止,但也不能因连坐伤及无辜!

    这一点,陛下应该比臣清楚!

    陛下如今已经给臣的血缘塞了一千人!

    这一千人,想必也是经过陛下精挑细选!

    您不可能将还对朝廷有恨意的孩子送到臣这里来!

    所以,陛下也应该清楚,这连坐之下,有多少家庭其实是无辜的……”

    朱元璋再次沉默,张异说得没错。

    虽然张异提议,将罪臣之女送到他那里,是最快培养人才的捷径。

    可罪臣跟罪臣,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犯下的事太大,他们的子女,老朱自然也不会留着。

    能去张异那里的,至少皇帝是初步确认,他们不可能对朝廷心怀仇恨,只会对朝廷的善意感激涕零。

    也就是说,他本身对那些人的父母犯的事,有自己的考量。

    张异这些话,其实是间接指责他杀心太过。

    “你说了不出主意,却处处提意见,行了,你回去吧,朕自会考虑你的话!”

    皇帝对这样的张异,有些不喜,直接挥手让他离开。

    张异也没有再嬉皮笑脸,跪下来告辞:

    “臣,告退!”

    他出了御书房,老朱道了句:

    “聪明人哪……”

    张异出了御书房,却回头望向御书房自嘲一笑:

    “亏我还说周通蠢货,我不也一样做了件蠢事?”

    老朱对张异发过很多次怒,但张异感觉刚才那一瞬有些不一样。

    也许,他还是高估了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