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又是一年年关近。 张异算了算,他来到这个世界马上就要十四年了。 这十四年时间,他收获了许多东西。 其中和朱元璋的缘分,也让他从一个准备见证历史的过客,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亲历者。 而且,现在他还成为了上千人的庇护者。 张异走在春秋学院的校园中, 读书声,讨论声,时有听到。 这些学生的进步,让张异颇为欣慰。 每个见到他的学生,都起身恭敬行礼,叫一声院长。 有空印案的光环,众人对张异可不敢有半点怠慢。 据说空印案刚过的时候,姚广孝去户部要钱,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和一众死里逃生的户部官员,对姚广孝的条件有求必应, 一点都不敢担待! 而这件事产生的变化,就是春秋学院这座本来由罪臣子女为主的学院,逐渐受到外界的关注。 而他们经历了小半年的学习,也给了皇帝一些看得见的成绩。 这部分成绩,是空印案后太子殿下审查户部,因为一时间审计人员缺乏,张异从春秋学院调出去的学员帮忙。 专门精通审计的学生,且是徐家丫头带领的女学生共计三十七人。 皇帝惊奇的发现,这些看似无用的女生,在做账方面,拥有很不错的天赋。 他一直想要成立一个审计部门。 而且也有行动,可是用过有心科举的官员去执行审计工作,人手一直不够。 这件事只是空印案尾声的一个小小的波澜,可张异也给皇帝证明了,他这个春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不是没用。 尤其是女生,她们其实有除了女红之外的其他选择。 张异的春秋学院,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大明培养官员,而更多的是事务官。 或者说,是吏。 关于吏治,其实也是朝廷管理的一个重大的疏漏。 尤其是在地方上,一般而言都是地方上的大族把控着县城一级的吏的任免。 流水的官员,铁打的吏。 所谓三班六房,这些人在很多时间内,才是一个基层的真正执政者。 朱元璋本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很难去解决。 但至少张异可以给他输出一些能审计的人才,让他逐步将这些人个管制起来。 当然张异知道,这也不容易。 哪怕是后世数百年后,也出现过类似传说中的塔寨村这种因为宗族而导致的乱象。 但难管,不一定不能管。 至少在张异这里,那些对物化生不熟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某些技能,在老朱那里获得一定的重用。 春秋学院至少在前两年,都是以培养这些技能型人才为主。 他明白朱元璋的性格,说是给他五年,你不交出一点成绩,他就会心疼他自己的银子。 张异准备用合格的技工,先堵住皇帝的嘴。 接下来慢慢去培养合格的下手,就如吴葆和他们那样的技术人员,去完成他自己指点出来的技术。 而最后的那些人,才是张异给华夏留下来的种子。 这些人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是为许多理论的传播,留下种子。 成体系的知识传承,无关世界观的自然科学的系统教育。 这些人的培养,起码需要十年! 张异最需要的,就是这十年的时间。 一旦完成第一批学生的教育,加上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这些人迟早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推动社会的发展。 他并不担心会来自于上层的限制。 当打开航海时代后,只要生产力发展起来。 当新的利益阶层开始出现,朝廷也未必能抵抗时代的洪流。 当然,如果在那之后,就已经涉及到哲学方面的问题了,或者说是方法论的问题。 张异在这方面,才是真正不敢乱来的领域。 因为后世流传的那套理论,放在这个时代,可是真正的异端。 只有姚广孝这家伙,对这套世界观和方法论表现出浓重的兴趣。 张异有时候与他闲聊,只言片语的几句话,都能让姚广孝高兴上好几天。 能把姚广孝收到自己身边,算是张异来到这个世界的意外之喜。 他有自己想要执行的理想,可其实真正能理解他帮助他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徐家丫头,他的道侣,是张异能够全心信任的人。 可徐家丫头毕竟是女流,她在这个时代总会受到许多限制,而且她年岁小,还不是真正能成为自己助力的人。 姚广孝不同。 此人城府深,心机重。 张异不敢全心全意信任他,但也很信任他。 他这种疯子,一旦认同了某种理念,他比其他人更加忠诚。 不过不是忠诚张异这个人,而是认同张异给他描绘出来的改天换地的理想。 姚广孝本是宰相之才,有他给自己管着一个学院,那是绰绰有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