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年,锦衣卫编写了不知道多少关于老朱的段子。 怒斗贪官也好,玄武降世也罢。 在茶余饭后的小故事中,将朱元璋的形象逐渐立起来。 这些小故事,未来可能会成为野史的材料。 这大概也就大明版本的带节奏。 老朱的做法,其实在张异看来,已经是夺回了一部份的舆论权柄,可是…… 他还想要更多。 张异想了一下回答: “想要绕过那座桥,唯一的法子,自然是重新搭一座桥。 可这其中的成本,不可估量! 关于绕开这个话题,微臣认为其实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如何绕过他们,让百姓听到陛下的声音…… 第二部分,是如何让陛下听到百姓的声音!” 老朱点头,张异所说的所有知识中,关于传播学的部分,是他最为重视的内容之一。 他也在这些年通过锦衣卫的尝试,体会过其中的好处。 张异说: “如何让陛下听到百姓的声音,这点一直是个难题! 陛下目前的《大诰》的做法,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受限于条件,其他方法提出来没有什么意义,除非现在的社会结构有改变…… 至于第一种,微臣倒是有些想法…… 陛下这些年一直通过说书人,戏曲的方式,将信息融入娱乐之中的做法,其实就是最好的手段! 而如果您觉得不够,还想补充的话,不如…… 办报纸如何?” “报纸?” 朱元璋重复了一遍。 “就是以报道新闻和时事评论的东西,类似于军报,朝廷的奏疏! 不过一般的报纸,自然不会报道这些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 而是以民间的消息为主! 其实学院中,贫道也染学生出过一些相似的读物……” 张异将关于报纸的前世今生,大概给老朱科普一般,其实这玩意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汉朝出现的邸报。 不过以政府主导的类似报纸的公文,并不讲求传播性。 张异给老朱提示的,是另外一种大约近百年之后才会出现的东西。 相比起戏曲,,报纸又是另外一种传播讯息的方式,而且可以流传更广…… 从报纸诞生开始,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威力,远远超过靠写禁书的文人。 甚至可以说,那是降维打击。 唯一比较为难的是,报纸的传播,也受到交通的限制!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明那可怕的文盲率。 不过张异也给老朱说了利弊,文盲率,可以慢慢靠着提高简体字的传播,逐渐扩大影响。 而报纸短小的,碎片化的资讯,更加有利于信息被百姓接受。 老朱听完张异的介绍,心中狂喜,他说道: “那朕马上让人去做这个…… 不对……” 朱元璋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事由官方去做的话,等于白做。 毕竟老朱最初的意思,就是想要避开士绅和士大夫。 “看来陛下已经明白做报纸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了,那就是至少有些报纸,不能由官方来做! 而且,普通人不能做,必须将开办报纸的资格严格限制起来,这才是基础……” “你的意思是,让民间的人做?” “对呀,本来报道的就是茶余饭后的东西,再夹杂一点私货! 报纸最重要的是讯息传播,而不是灌输观念! 百姓和士大夫的信息差,来源于他们有信息的接收权,也有解释权! 报纸能夺走这些权利,让百姓知道百里之外的天下发生什么? 这就是报纸本身最大的意义…… 远在云南的山民,能知道应天府的那位夫人买了一件新的手势。 北方的农民庆祝今年丰收的日子…… 好奇心,就是人类进去最大的原动力。 这种坐家中知道天下事的喜悦,张异这个后世的人也许已经麻木,对于古人而言,绝对是非常向往的事。 传播的意义,就在此处。 “可是,按照你的说法,这办报纸,需要的钱银,不在少数……” 朱元璋虽然对张异的提议十分心动,可是他算过一笔账,发现这报纸办起来也不容易。 这玩意,不就是一个简化版的情报机构吗? 搜集消息需不需要人?印刷报纸的钱谁出? 按照张异的说法,这种印刷数量,大得令人害怕。 这些报纸不会凭空产出,纸张,油墨,工钱…… 想一想,老朱的心就揪着疼。 这还不算,如果想要让百姓知道远方的消息,那流通总要有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