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流放的国师,千里寻夫(二合一)-《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洪武九年,京城。

    北方的风已经带着一丝凉意。

    此时的顺天府,百姓们正忙着收割稻田里的粮食。

    嘴里还嘟囔着:

    “赶紧的,要快!

    晚了,咱们报名就报不上了……”

    这些人恨不得将手中的镰刀舞出火,不过奈何自己家的稻田不争气。

    他们埋头收割,却没有注意到,一辆马车缓缓从天边走近。

    终于马车靠近,这些百姓抬起头头,好奇地打量路过的贵人。

    说坐在车里的人是贵人,并不是因为这辆马车有多华贵,相反,它显得有些简朴。

    但它周围骑着马的保镖,就显得不一般了。

    马,是非常贵重的东西,而这些人骑的马,一看就是好马。

    田里帮父母干活的孩子抬起头,满是羡慕。

    他们也许一辈子,都坐不上对方的马车。

    “这是……”

    车厢内的人,突然掀开帘子,让人窥见了主人的真容。

    她是一位年约二八的佳人,姣好的容颜上,一双灵动的眼睛,似乎有着不同于她年龄的成熟。

    在别人看着她的时候,她盯着的,却是地上的稻谷。

    “这北方的稻种,收成比南方差一些,但也差不了许多……”

    “妙云姐姐,都到京城了,您怎么还关注这些?”

    车厢里,坐着另外一个姑娘。

    她年岁比另一位略小,同样是娇俏可人。

    “孟瑶,这些东西值得关注,须知我大明迁都一事,已经势在必行!

    如今许多朝中的王公,都在为两年后的迁都准备!

    一个国家的国都迁徙,能不能保证粮食的稳定,是重中之重!

    见到京城附近如此,我才放心!”

    “小地主哥哥说过,华北平原也是北方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姐姐您就不用操心了!

    加上这两年,哥哥就在顺天府,他肯定走过这些地方!”

    “对呀,正因为他在,所以我才要多做功课!

    他走得太快,咱们总要跟得上……”

    “啊!”

    孟瑶闻言,紧张兮兮:

    “我会不会显得太散漫了!

    不对,为什么我见我未来夫君要考试,姐姐……”

    孟瑶登时变得手足无措,徐家丫头刮了刮她的鼻子,轻笑:

    “我跟你说着玩的!”

    她心中了然,不是孟瑶的心态不正常,是她不同于常人。

    孟瑶心中,张异是她未来的丈夫,是倾心的人。

    可在徐妙云心里,张异更像是她并肩前行的道侣,她总是想追上他的脚步,而不是看着他的背影。

    “说起来,小地主哥哥被皇帝发配过来,也有两年了吧?

    不知道两年未见,他还认不认得我?”

    孟瑶想到张异,紧张不已。

    徐家丫头也随着她的提醒,想起两年来的事。

    洪武七年,帝国东征,皇帝趁着东征当口,宣布迁都的日程和发动改革。

    一时间,满朝文武震动。

    而此时,借着这场东风,张异献出变法之策,摊丁入亩。

    此法一出,张异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连带着他办报纸的恩怨一起,百官对他发动了前所未有的攻讦。

    从私德到公德,只要张异露出一点不对,都有无数的御史攻击张异。

    张异的报纸,就是他们天然的攻击对象。

    只是再攻击,他们也挡不住报纸的流传。

    在这个文盲遍地,没有多少人识字的年代,报纸的销量在这几年,已经突破了稳定五万份,遇见爆款的时候,可以达到七八万份的程度。

    而这一切,越发加剧了别人对张异的忌惮。

    不过,就算如此,摊丁入亩的政策还是进行下去,其中有不少人闹事。

    老朱就一个字,杀!

    于是,任何试图阻止改革的人,都变成滚滚落地的人头。

    也是因为如此,张异才越发被人厌恶。

    应天文人,甚至有闻张异的名字,都要唾两口唾沫的地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老朱才将张异放在顺天,美其名曰,督建新京城。

    其实就是让他远离是非之地,好好避避风头。

    他这一去,就是两年。

    而张异也确实在认真督建京城,他不但建,而且带走大批春秋学院的学生,在京城又造了一座春秀学院,还有《日月时报》的北平报社。

    龙虎山的根基,本一直不过淮河。

    可这两年时间,在张异和其他师兄弟的领导下,愣是给造下一片基业。

    “当年张异给陛下顶了摊丁入亩的锅,陛下自会投桃报李!

    让他来建设都城,其实也是一件大功劳!

    如今龙虎山都在传,张家一门两真人,张宇初是嫡长子,得了原来的法脉!

    而张异则是另开一脉,以后正一道,恐怕要南北分治了!

    而天师的名号,很有可能会落在北方,落在张异身上!”

    徐家丫头给孟瑶说着最近的局势,道:

    “京城中,已经有皇帝准备让张异主持迁都事宜的说法,这也是在给他封国师造势……”

    徐家丫头和张异订婚之后,二人的关系亲密不少。

    有许多私密的事情,张异会与她说。

    老朱是个别扭的人,当初他看不惯天师府,所以随口找了个理由,用天岂能有师的名义,剥夺了张家的天师号。

    虽然这只是一个虚名,但对于张家而言,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虚名。

    老朱要还回去,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哪怕他答应了张异,也要一步步将他抬到配得起天师的身份。

    张异私下还跟徐家丫头嘀咕过,老朱没有嘉靖爽快。

    嘉靖是谁,他没说,但关于皇帝的心思,徐家丫头大概也是理解的。

    “迁都的国礼,陛下不让张老真人主持,却让张异……”

    孟瑶闻言,也是大吃一惊。

    徐家丫头知道得比她多一些,洪武三年那场事之后,皇帝虽然没有见怪张正常,却也很少用得上张正常。

    他虽然给了张正常许多赏赐,却很少再让他出现在公共场合。

    朱元璋心眼小,这点其实可以看出来。

    但他对张异的态度,却是极好!

    不过这也是因为张异确实给老朱长脸了。

    这些年,大明的国力,一直在稳步上升……

    经历过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大明的人口也逐步上升。

    朝廷为了迁都,除了沿袭大元的海上运输路线之外,也准备另开漕运。

    人口恢复之后,加上摊丁入亩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也终于敢开始修缮京杭大运河……

    不到十年,华夏大地从以前的饿殍满地,到今天百姓的安居乐业。

    虽然说盛世夸张了一些,可华夏确实有了盛世的趋势。

    而这一切背后的主导者,就是她的未婚夫君,张异。

    ……

    “周通,你这是有什么好消息要跟我说吗?”

    顺天府,皇宫!

    被皇帝封为北京的紫禁城,也逐渐接近完工。

    没有了南京的紫金山,但元朝皇宫的废料,却堆起一座景山。

    张异走在紫禁城的城墙上,看着那座因为歪脖子树而闻名的人造山。

    他回想起洪武七年初与皇帝畅想的未来,如今逐渐实现。

    张异总是有种,恍惚和不真实的感觉。

    “真人!”

    周通见身边的张真人又走神了,不由出声提醒。

    两年不见张异,那位以前还略显稚嫩的张真人,如今终于成长成一位翩翩少年。

    这是这些年,随着皇帝对他越发重视,这一位身上的威严,也越发重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