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靠烧柴火,是支撑不起蒸汽机的消耗。 煤矿要搞起来,另外一个石油也是需要的。 张异隐约记得,山东也有一些好的石油资源。 他知道周通前来,既是配合他,也是监视他。 张异并没有藏私,将他的计划告诉周通。 关于蜂窝煤的制作,还有利用蒸汽机,提高生产效率。 制作出能替代柴火,至少能一部分替代柴火的更高效的燃料,对于百姓的衣食住行影响,也是十分巨大。 “贫道记得当年跟陛下吹牛,说起开水的时候,也曾经感觉百姓之难。 烧开水虽然看似简单,但哪怕今日大明已经逐步走入盛世,天下依然有八成百姓,用不起一份简单的开水。 柴火的成本,并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 朝廷也不让人无限制的砍伐柴火! 贫道当年和太子殿下相谈,太子殿下也立下誓言,说让天下百姓喝得起开水…… 这件事,贫道记得,陛下记得! 但能不能实现,可就在此事之上!” 周通不解:“真人,这煤,可比柴火贵多了!” “所以要产业化,如果规模化之后,煤的价格,应该可以降低到百姓可以用的程度! 煤可以量产,但树木不会! 而且煤的燃烧利用率,比木材高得多! 当然,很长一段时间内,百姓也未必用得上便宜的煤! 但贫道准备联合正一道,置办一个产业!” “真人准备做什么?” “水房!” “水房?” 周通愣了一下,这是什么东西? 张异笑而不语,他们当然不会理解。 烧水房,本身在张异出生的时代,也是一种过去的产物,他自己也只是从父辈的口中得知。 喝开水的习惯,起源于外部敌人对华夏人的投放药物,是不得已而演化成的习惯。 但在那个年代,哪怕生活比大明的百姓要好。 人们依然喝不起开水,没错。 张异在前世,从他的爷爷奶奶口中知道,在那段苦难的日子,柴火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依然也是重要的物资。 烧一些开水喝,等于浪费为数不多的柴火。 所以国家出面,建设了开水房。 大家需要开水的时候,提着暖水壶去打水就行了。 统一烧水,也是一种节约资源的方式。 以前的话,烧开水这种观念,对于古人来说,压根就不会在意,但经过药王太上信仰传播十年。 加上微生物学的逐渐流传。 如今喝开水,已经成为人所皆知的共识。 就如大明的南征军,只要条件允许,士兵一律和开水,几乎就是已经写到军纪里边。 可是共识归共识,一般的百姓依然喝不起开水,就如他前世的父辈一样。 所以张异在搞出蒸汽机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几年的布局,完成他当初的设想。 喝开水这件事,在教育落后的大明,张异选择了将他和药王太上连接在一起。 所以这个行为,本身对于正一道而言,是收拢民心的关键动作。 他的想法是,以正一道牵头,在天下每个州府设置开水房。 然后再将开水房朝着县城延伸…… 通过降低燃料的成本,逐步将喝开水变成不算太难的事。 当然,这个前提是,他必须把煤炭的价格给打下来…… 周通听着张异的说法,笑了笑: “国师做生意的本事,我是知道的! 可惜,若是能投上一笔钱,也能跟着国师赚点……” “你可别投,这个生意若是用来赚钱,那就违背了贫道的初心了……” 周通若有所思,张异看起来是真没打算用水房赚钱。 “国师,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国师不打算赚钱,为什么不开成……” 张异明白周通的意思,笑了: “你是觉得,既然我不准备赚钱,也不差钱,为什么不直接免费?” 周通点头,张异说: “慈善这种事,可以做,但不能持续! 如果投入没有回报,就算我主动贴钱做,也做不久! 水房在保本的情况下,保持一个微薄的利润,百姓得了实惠,经营者也不至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这才是合适的做法! 不过这件事还早着呢,起码,将煤矿的价格打下来再说!” 燃料在小冰期的大明,肯定是刚需中的刚需。 煤矿产量这种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蒸汽机能解决。 张异和周通走访了许多地方,很快选中了自己需要的一处煤矿。 他这次没有客气,直接利用朝廷的资源,开始在附近买地,设厂,然后开始组装第二台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和春秋学院那台是差不多同时的时间做出来,所有的零部件虽然不是标准化,但也基本做到手搓的最好。 有锦衣卫的大旗,朝廷的支持。 地方官府和士绅哪敢去为难张异。 从张异出现在煤矿的那一刻起,实际上,他已经接管了煤矿的所有权。 紧接着,就是组装机器,调试…… 在这段时间内,张异还参观了矿山,对矿工的工作方式,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 “他真的,跑去挖矿了?” 张异的动作,总是让人想不明白。 不过盯着她的人不少,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胡惟庸等人还是不信。 反正京城的荣华富贵不享受,自己躲到山沟沟里跟那些矿工同吃同住。 张异的现状,成为中书省一众官员的笑谈。 虽然没有锦衣卫的眼线,但张异在矿山,本身就有许多官员在配合他。 他说过的一些话,也被记录下来。 “让天下人喝得起开水,这家伙倒也是个有心之人!” 虽然和张异不对付,但众人对张异的想法,也是非常认可的。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读书人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为民请命的理想。 只是随着阅历成长,人总会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 汪广洋的话,也染其他人点头。 他们这些人,是最讨厌张异的人,却也认同张异的做法。 “只是,愚昧!” 汪广洋冷哼,在他看来,张异沉迷于这些奇技淫巧,是辜负了他身上的本事。 一个能站在高位上的人,应该是把握大局,具体的事情让下人去办。 张异的做法,无形中是降低了他的格局。 其他官员闻言,附和一笑。 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大家的话题,很快从张异那里离开,聚焦在如今朝廷最重要的两件事上来。 都城,新旧交替。 哪怕如今距离迁都还有一年多,但朝廷的工作其实早就开始了! 迁都又不是搬家,大家打包收拾东西,然后就住到北京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