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姚广孝,要徒弟不要?-《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张异出来的时候,正好和年轻人的眼睛对上。

    此人让张异隐约有种熟悉的感觉。

    但他确定自己没有见过此人,但这个青年却朝着他行了一个礼。

    “张异你醒了,过来吧,本宫给你介绍介绍!”

    朱标指着他身边的官员,张异目光也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

    “此人当年你提了一嘴,父皇也从轻发落了他,你可想起他是谁?”

    “额?”

    张异一时间也不知道朱标说的是哪件事,毕竟他跟朱元璋提过许多建议。

    那官员见他一时间想不起,只是低下头道:

    “方克勤,见过国师大人!”

    “原来你是方克勤!”

    张异恍然大悟,如果是他,那就不奇怪了。

    当年张异发动空印案的时候,除了给老朱做一些心理建设,让他不要大开杀戒之外,也会提示一些人不该杀。

    不过朱元璋听不听自己的,那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方克勤,正是张异当年提一嘴的人。

    他之所以会让张异多提一嘴,是因为他有个名垂青史的儿子。

    张异的目光,马上落回刚才那个青年身上。

    “你是方孝孺?”

    青年闻言一愣,张异为什么认识他?

    此时的方孝孺,并不曾入朝为官,他赶紧回答:

    “回禀国师,小生正是方孝孺,字希直。”

    果然是他,姚广孝说的天下读书人种子,被野史误导,传说是华夏惟一被诛十族的主角人物。

    张异虽然不如姚广孝那般看得起方孝孺,。

    对于他的评价也远不如姚广孝高,但能见证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好奇。

    “不知道国师从何处听闻小儿的名字?”

    方克勤忍不住询问张异。

    张异自然解释不清,毕竟他儿子初入仕途,那是洪武十五年的事。

    而且在那之后,被皇帝看中,又是更久远的事。

    张异说不出,但当了这么多年的神棍,他轻笑一声,故作神秘,便是将这件事给糊弄过去。

    只有朱标深深看了方孝孺一眼,能被张异记住名字的人,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呀。

    “方克勤,见过国师大人,也谢过国师当年救命之恩!”

    方克勤见得不到张异的回答,只能转移话题。

    他十分郑重,朝着张异拜下。

    他拜下,方孝孺自然也要跟着老爹跪拜。

    张异笑笑,只是好奇问:

    “空印案,本身就是我挑起的,难道你不恨我?”

    张异如此直白的言语,让老方登时语塞。

    他当个知府当得好好的,突然天降横祸,一个空印案,差点让全国各地的主印官员全部去见了阎王。

    对于这样一个人,方克勤感激有,但对张异肯定谈不上好感。

    而他又是个嘴笨的人,一时间也不能说出什么场面话。

    方孝孺见父亲如此,主动接过话:

    “空印案一事,国师是发现问题,又不是制造问题,我父亲自然谈不上怪罪……”

    发现问题,制造问题?

    他一句话将张异和空印案之间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张异回头,对方孝孺稍微有点改观。

    这家伙能入朱元璋,姚广孝的法眼,确实不错。

    儒家乃是天下经学正统,也吸收了天下最好的人才。

    张异只觉得可惜,那个被称呼为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其实在建文帝那里的表现,实在太过一般。

    不过,方家父子说没有怨气是假的。

    那个制造问题四个字,其实也暗示张异是为了打击政敌,才主动将问题抛出去。

    这件事的责任自然不在他身上,可他也确实造成了许多官员的落马和离散。

    张异呵呵笑,却并不在意方家父子对他的看法。

    反正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都不耽误他过日子。

    “原来方大人,就是陛下特意安排到矿上的管理者……

    行,那我带方大人去走走吧!”

    “不用了,本宫今天已经带他走了一遍,也将你的理念跟方大人说了!

    方大人对你的想法,也很是认同!

    他会按照你留下来的做法,继续执行下去……”

    朱标笑道:

    “你到时候陪我上京就好,这里有方大人看着,你应该信得过!”

    张异闻言点头。

    方克勤对他有没有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矿山的关系错综复杂,利益颇多。

    地方上的士绅,矿上的官员,都喜欢从中分一杯羹。

    他需要一个正直的官员,为他守护好他的成果。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一定不负使命!”

    “那行,就拜托方大人了!”

    张异也明白,朱标这次亲自来矿上,就是要带他离开的。

    在离开之前,他也想好好利交代一下。

    将方克勤拉到一边,张异开始耳提面授。

    方克勤对他虽然隐约有些意见,却也是工作认真之人。

    随着张异对他的工作规划逐步展开细说,方克勤一开始的态度,也逐渐变得端正起来。

    张异的本事,坊间多有传闻。

    可是真正做起事来,他才知道这位国师的本事,并非空穴来风。

    科举虽然选择了不少人才,但真正能称得上能吏的官员其实不多。

    而方克勤就是这些官员中,偏向于实干派的人。

    张异所言的细节,听在朱标耳中,都未必能理解他安排的深意。

    只是真正经历过基层的人,才明白张异真心为百姓着想。

    从一开始的疏离,到后来的恭敬,等到张异说完的时候,方克勤的心中,对张异已经带着一丝尊重。

    张异也一直在观察方克勤,也是满意点头。

    虽然他对士大夫集团,一直不存在什么好感。

    但阶级是阶级,个人是个人。

    谁也不能否认,这世界上有将百姓视为猪狗,不当为民的人,也有一些真心实意,想为百姓做事的人。

    当年孔子留下来的经典,经过千年的演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也有自己遵循的道理。

    有人从中悟出权,从此阶级化了儒教。

    可也有一些苦修士,愿意去践行为,为生民立命。

    一番交谈下来,张异对方克勤的印象不错,而方克勤对张异,也彻底改观。

    他起身,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拜下。

    “请国师放心,本官不懂您所言的技术,却明白您改革的苦心!

    当年臣在济宁府当知乎,见证过百姓的苦楚!

    您若真能让一方百姓,过上您所说的好日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