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爷,这些倭寇靠得住?” 胡惟庸送走那个人,他的心腹心里颇有疑虑…… 在造反这条路上,胡惟庸已经走得很远,在没有回头的余地。 而这条路,每一步踏错了,都是万丈深渊。 “那些丧家之犬,没有选择! 从大明的铁骑征伐日本开始,流落海外的武士比以往更多! 这些人去不得沿海,只能逃亡朝鲜,然后沿着海岸线南下,可是有玄武军在,他们也无法讨得到好处。 没有任何人,比这些流浪武士更恨朱家的皇帝了。 本相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 “大人英明!” 仆人的夸奖,让胡惟庸心情十分愉悦。 “徐达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大人,根据凌大人的说法,大概后天就到了!” “此人是个麻烦,他和常遇春二人,常遇春有张异这颗棋子,倒是好对付。 徐达乃是张异的老丈人,也是朱元璋的发小,他的存在,对咱们成大事不利。” 胡惟庸说到这,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大人是想杀了他?如果是的话,小的联系凌大人,看能不能……” 仆人的提议,胡惟庸极为心动,不过在挣扎之后,他却深吸一口气,压下这个诱人的想法。 “不行,在迁都之前,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他死了,皇帝难保不会派人查案。 凌说如今在京城,正好给咱们做掩护。 可是如果皇帝一怒之下撤了凌说,咱们就不好办了, 你下去吧,回头让他,将那些日本浪人慢慢安排好……” 顺天府下,暗流涌动。 但表面上,却平静无比。 “所以,陛下准备用这最后一年,再次压制南方的势力?” 北京,太子府。 朱标在这里住得并不习惯。 府邸不过是建筑,重要的是身边伺候的人,他并不熟悉。 他干脆将张异叫到太子府来陪自己说话。 虽然在北方,但朱标依然没有放下政务,他手里正拿着锦衣卫呈送上来的情报,与张异讨论。 关于吏治改革的问题,依然是此次矛盾的爆发点。 朱元璋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给官员们砍了这么多刀,都没有激起的反对,放到吏治之上,却变得这么大。 张异倒是理解,因为吏治的改革,已经触及到了地方士绅的最后一些利益。 自古皇权不下县。 地方上的基层,就是靠着士绅在影响和治理。 一个县太爷下来,没有地方的支持是不行的。 而且许多地方,并不仅仅是县城的问题,就算县衙门内,那些长期掌控着三班六房的人,也是士绅对基层影响的重要一环。 基层工作,从来难做。 哪怕是几百年后的后世,村霸这种现象都长期存在。 不是没有统治者注意不到这个问题,而是解决这个问题成本远远高于跟士绅阶级妥协。 可是这些士绅的倒霉在于,他们遇上了朱元璋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也遇见了张异这么一个更加无法无天的人。 两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改革进行到此处。 张异也隐约觉得,这件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不过他转念一想,能有什么后果? 其实说白了,朝廷对吏的改革,并不曾真正动了底层百姓的利益,这些士绅就算气急败坏,顶了天就是造反。 可在兵强马壮的明朝初期,士大夫就算想造反,也要掂量一下自己手中的实力。 张异只觉得,这些人矫情。 老朱终究是汉人,虽然被史书写得残暴,可比起异族的满人而言那是差得太远了。 他要是真的舍得大开杀戒,杀得天下文人胆寒也就罢了。 可老朱终归要脸,所以才造就了如今不上不下的局面。 但就处理方式来说,张异也觉得朱元璋既然开始了,就不要回头。 改革最忌讳蛇鼠两端,只要这次妥协了,下一次这些人会跳的更高。 “没错……” 朱标回答了张异的问题,他说道: “本来父皇也觉得,应该徐徐推动,只是他也没想到,他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下边会如此躁动。 甚至有人揭竿而起造反,父皇也只能顺水推舟,去镇压地方! 这件事难办,可也要办。 尤其是明年迁都了,这股风气不压下去,父皇不会放心迁都!” 迁都,是老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中原之地,最大的威胁永远来自于北方。 而且如今南北不平衡的问题,也需要帝国将首都建立在北方,平衡南北。 可是,老朱和南方士绅的矛盾,日益严重。 也导致了他对江南士绅的忌惮,这些人在迁都当口还闹出事情来,就是给老朱送借口。 可一味的压制,并不是长久之计。 洪武朝,朱元璋凭借着勋贵集团来对抗文官集团,是能压得住南方的。, 可要真正改革吏治,或者把南方基层的士绅集团打散,肯定要建立新的利益集团。 分化,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陛下已经决定开启海禁了?” 张异询问道。 “嗯,当初父皇海禁,主要是因为休养生息和倭寇泛滥,如今这两个问题,都进一步解决。 大明和日本的贸易,如今也如火如荼。 是该适当放开一部分的海禁,拉拢一批人,打压一批人……” 朱标将朱元璋的战略说出来,张异很是佩服。 老朱的残暴,很容易让人误会他是一个被情绪控制的人,只有从史书上推导,才会明白老朱身为一个枭雄的耐心。 开放海禁和整顿吏治,标准的大棒加胡萝卜。 肯定会有一部人因为海禁的利益,放弃皇帝对基层的控制。 或者说,倾向于贸易,或者从工业化中获得好处的地主,会背叛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 “陛下好手段!” 张异对朱元璋心服口服。 “殿下,大军已经在城外三十里了……” 朱标正要说话,此时一个太监过来,知会朱标。 “好!” 朱标闻言赶紧站起来,脸上带着一丝喜意。 “殿下,胡相已经在外边等候,请示您要不要出城迎接?” “本宫当然要去! 张异,你陪本宫一起!” 朱标将张异拉上,两人出了太子府。 胡惟庸还有一众锦衣卫早就在门口等候。 “殿下,请上车!” 车辇早就准备好了,胡惟庸在门口,率领百官,恭迎太子。 朱标点头,拉着张异同乘一车。 众人浩浩荡荡,前往城外。 等朱标他们到了不久,远处,大明的军队,正在缓缓行来。 “他们到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