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杭雄听后不由得一怔。 接着。 杭雄就看向柳镇,一脸失望:“这都吓不住天子?” “兵部议覆说,小王子诸部势力未统,不可能有大规模虏寇入侵,故认为不必调兵勤王,只严守待寇即可。” “想来,天子采纳了兵部的建议。” 柳镇回道。 杭雄听后道:“我明白了!” “这是因为本兵是王阳明,他稳住了陛下,让陛下对虏寇入关的事也就没那么畏惧。” 杭雄接着回了一句。 柳镇道:“应该是,此人素来知兵善谋,本就易在戎事上说服陛下和朝臣,如今他选择建议陛下拒绝勤王,只说明他果然是支持改制的!” “陛下也的确不是普通帝王。” “听闻虏寇入关,居然愿意听兵部的,选择以静制动。” “这说明,我们这位陛下是真的不怕虏寇之威。” 说着。 杭雄就扶额道:“这让人头疼啊!” “当年先帝也是不怕虏寇之威,让九边头疼不已。” 杭雄接着又说道。 “总制王部堂也刚派铺兵递来了牌票,要我们大同出兵会攻吉囊大帐,总爷打算如何回文?” 柳镇接着又说起别的事来。 杭雄不由得更加郁闷:“就是因为吉囊和俺答未壮,才让朝廷不畏虏势,现在王总制还要趁此让我们用兵,这不简直是让我们这些边臣将来半点依傍都没有吗?” “他也是被逼无奈。” “天子让他总制蓟州、大同、宣府三边,摆明就是让他跟虏寇打一场胜仗给天下人看。” “让天下那些反对改制的人知道,皇明对虏寇一直是压着打的,所以就别想着借虏寇之势,威胁朝廷停止新政!” “据闻,王东平(王宪)本来是欲荐举杨安宁(杨一清)总制三边的,这样就能让国税改制推辞。” “可当时的起居注官严嵩,在御前提了一嘴,也就让总制变成了王东平。” 柳镇说后,杭雄不禁咬牙:“这个严分宜,也是议礼改制一党?” “这就不清楚了。” 柳镇回道。 杭雄道:“不管清不清楚,如果是防守关隘之令,我自当听从,但深入关外,击敌营帐,恐有埋伏,故不能听从。” “就这么回王总制。” 杭雄说后就起身去了外面,将自己的亲信家丁叫来说:“派人去通知城中吉囊细作,让他们的济农近日小心些!” “是!” 杭雄是真不想再打仗。 历史上,嘉靖二年,因吉囊大举入寇,杭雄就因不主动反击,而被朱厚熜下旨切责他懦弱。 杭雄干脆因此求罢官职。 但因他在资历上是仅次于蓟州总兵官马永的边镇大将,所以朱厚熜历史上没有因此罢他的官职。 只在后来嘉靖八年,杭雄在宁夏总兵官任上为虏所败而被王琼弹劾后才被革职。 作为总兵官的他对抗击鞑子兴趣不大,反而对经营与士大夫们的关系很有兴趣。 也正因为此。 他虽数次被弹劾,但也数次被文官们廷推起用。 而他在政治主张上,自然也就偏向守旧的护礼派。 恰好。 王宪也不被护礼派的文官喜欢。 杭雄也就不怕得罪王宪。 他相信,他即便不听从王宪的钧令,朝中自会有护礼派的人为他说话。 至于天子的态度,他更加不在乎。 因为他对京师的了解是,杨廷和在上任后裁撤了天子亲军威武营,还裁撤了大量锦衣卫旗校,现在京师只有原来的东官厅的京营。 所以,他知道他即便对王宪的军令有所不从,天子还是会需要他和他的人守边。 而他只需维持好自己在文官中的口碑,天子也就更不好拿他怎么样,即便是王宪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嘭! 但是,王宪在收到杭雄的回文后,还是一拳砸在了桌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