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朝胥吏有三种来源。 一是佥充:于农民身家无过,年三十以下,能书者选用。 二是罚充:对犯有罪过或表现低劣的官员、进士、举人、监生、生员充任。 三是告纳:景泰起,行开纳事例,民人可输物纳银充吏。 到如今,胥吏来源主要是告纳。 现在朱厚熜再改胥吏制度,算是在佥充选用继续发扬,以考试的方式选用清白子弟。 而朱希周现在已经背叛了南直士族,自然只有跟着天子谕示干的一条退路。 所以,他现在在看见皇帝这谕示后说干就干,立即就拟了本,请在南直、江西、闽浙推行吏员考试制度。 在拟本后,朱希周就先回了自己家乡——苏州。 虽然他现在官位更高,还是如今江南最有实权的官。 但现在,反而是他最不受乡人欢迎的时候。 因为…… 南直士族早就通过他没有被牵连,还能官运亨通,而确认他只会是跟李东阳一样,做了出卖自己南直士族的事。 一想到,苏州许多仕宦之家,九族被牵连。 苏州的士人就对他更加鄙夷,将他视为乡党的背叛者,而没有因为他如今官居总督,就对他更加尊敬。 如之前所言,如今天下胥吏来源多以告纳为主。 所以…… 苏州的胥吏多数就是南直士族的人,也就跟着组织乡民对朱希周进行诋毁羞辱。 “奸贼也好意思还乡!” “岂不闻乡人皆视之为污秽乎?” “当冲刷之!” 朱希周刚下船,进入阊门,就有一守城军士从城楼上用一盆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这军士能说这样的话,其实是与他交好的一小吏所教。 这小吏名唤汤昶。 此时的他就在这里的铜镜店内冷笑地看着这一幕。 而那军士在这么做后,就早有准备的逃离了这里,待朱希周身边的兵丁追过来时,早已不见了踪影。 倒也有富家士子在见到这幕时大赞说:“浇得好!不洗洗,难道真要臭乡人乎?” 朱希周也算是受到了周尚文一样的待遇。 但朱希周比周尚文还淡定,不急着换掉湿漉漉的衣服,而是直接来到一布衣青年所摆的字摊前。 眼下正是七月初,暑热未尽之时。 所以,还来阊门外摆字摊的自然是贫寒士子。 毕竟但凡有点家业的,也不会让自己这么辛苦。 也正因为是贫寒士子。 这布衣青年也就对嘲笑总督这事不关心。 一是因为阶层差距的缘故,所以对朱希周这样的大官不了解,也谈不上好恶。 二要因为朱希周背叛乡党,严格来说,只是背叛了南直大乡宦大地主这种上层阶级,对他们贫寒士子的影响,也的确微乎其微。 而朱希周在来到字摊前后,就对摆字摊的贫寒士子说:“这么热的天,能挣多少?” 这贫寒士子拱手回道:“回都堂,仅够果腹!” “别挣这辛苦钱了。” “我看你这字不错,抽个时间,来南都参加新推行的吏员选试。” “一个月七钱俸银,外加三钱考成奖掖和年终补贴一两到三两不等,比你卖字替人写信强。” “关键是,可以随时辞去吏职,请辞后还能继续举业!” “若想将来做官报效朝廷,先考为吏员,熟悉一下衙门庶务,也免得将来骤然得官被奸猾胥吏愚弄!” 朱希周这么说后,这贫寒士子立即拱手:“学生徐绅,谢都堂提点。” 朱希周则丢了一两银元在他面前:“那好,你现在就替本堂去宣扬此事,让你的同乡亲友皆知道此事,这是你的辛苦钱。” “是!” “谢都堂赏!” 这贫寒士子也就忙领了银元,收起摊位,离开了城门这里。 一个月七钱的俸银,其实也就跟如今的边军普通军卒的月银差不多。 自然不算高。 哪怕加上奖掖和年终补贴,最多只能拿十五两,也不算特别高的收入,尤其是在南直地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