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严嵩知其意,故忙碰头谢道:“此陛下格外天恩,臣感激涕零!” 朱厚熜道:“你的操守学问,朕早已知晓,而吏治如何,必须见诸政事;惟京官与外官不同,你虽不至于出外敢为非法之事,但持身当严谨,使物议顺于民风!” 严嵩含泪道:“臣不敢辜负圣恩!” 朱厚熜颔首微笑,又问道:“打算何时离京?” “今日便离京。” 严嵩回道。 朱厚熜颔首道:“这样挺好,腰缠十万元,难免惹人注目!” “陛下圣明!” 严嵩回道。 朱厚熜又道:“九边一行,沿途兵情、民情、虏情是否安靖?” 严嵩从任督粮郎中去大同后,又被朱厚熜下旨以督粮官身份去甘肃宣旨撤彭泽和许铭的职,顺便调查甘肃边情。 所以,朱厚熜希望严嵩能在九边看到一些问题。 “陛下即位改元时,各边就降瑞雪,麦苗滋润,故皆收成丰稔,兵民亦勤屯守,虏畏而不敢窥边!” 严嵩回道。 朱厚熜沉声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发现吗?” “圣明洞察无过陛下!” 严嵩意识到皇帝很务实,不爱听虚的,忙回了一句,就拿着自己心里早已准备好的第二套说辞,回道: “臣在甘肃粗略问过,当地存在二弊:一弊在于缺钱,当地不产五金,民间多以陶器为币,铜斤收买甚很难;二弊在于粮价奇高,边镇将领多囤粮炒价,而阻商贾运粮。” 朱厚熜这才颔首,心想这严嵩认真起来,还是很能抓住关键问题的,连甘肃民间用什么交易都能注意到,包括粮商背景,看来是有认真调查边情的。 于是。 朱厚熜就道:“写成章奏上,最好附带对策!妥当与否,朕自会计量,不会计较,只管大胆直陈!” 严嵩拱手称是。 “起身去吧。” “湖广乃国家产粮重地,文教亦兴盛发达,更有宗室云集,处事当中正平和,温中带刚!” “桂萼行事严肃敏捷,舒晟刚毅有量,难免积怨于旁,你去后当为其消怨正名。” 朱厚熜又嘱咐几句。 “臣谨记!” 严嵩暗中颇为惊讶,天子居然把桂萼放在舒晟前面,明明桂萼在湖广的官位比舒晟小。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过来,而一时心里也就更加羡慕起自己那个学生来。 不过,严嵩没想到的是,在他刚出宫后,他的同年翰林侍讲学士翟銮还是在他离京前拦住了他: “本欲去京郊送公,但因不知公出行之时,故来此先与公告别。” 翟銮说着就拿出柳条与所赠离别诗来。 严嵩不由得皱眉,他有意尽早离京,就是怕被人盯上找他借钱,结果他没想到翟銮还是提前盯上了他。 但严嵩还是笑着接了过来:“公雅意深情,严某铭记于心。” “有一句不中听的话奉申,不知准达台听否?” 翟銮这时则笑着问了一句。 严嵩笑道:“公既云不中听,则不说为妙!” 说后。 严嵩就疾步离去。 翟銮僵化在原地。 严嵩这里则只让家奴回去拿行礼,而他自己则轻车简从地先去了码头,登船而走。 至于十万银元,已经先押去通州,只等他将来去通州后再提。 第(2/3)页